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其辅导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放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富起来了我们的孩子也随着富起来了他们手里多了一些高科技的产品电脑里有许多好玩的电脑游戏同时受一些学习无用论等思想的影响许多孩子存在厌学现象如何改变不利的环境帮助孩子们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从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师以身作则、指导课余生活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关键词:经济;市场;家庭;游戏;厌学;论述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16-01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未雨绸缪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报各种补习班为了有所特长还报各种特长班孩子成天奔波于学校和补习班之间很少有自己玩乐的时间;在学校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拼命的压榨学生的娱乐之间满脸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深切期望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上课提不起精神做作业马虎应付整天提心吊胆这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消除孩子的厌学现象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1.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1.1家庭教育的问题1.1.1过度苛刻期望偏高——"光宗耀祖"。很多家长主要关注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过分重视"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父母未得或未能实现的都想在孩子身上得到满足所以经常赶鸭似的催促孩子学习甚至给孩子制定好一天的时间使孩子没有自由时间活动不得不放弃一些业余爱好大大减少了创造和探索的机会。这种典型的"教育狂"式的教育方式以家长因某些原因而存有遗憾期望通过孩子予以"补偿心理"的家庭居多。1.1.2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再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有厌学症的学生大多其父母不爱学习。1.1.3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1.1.4遗传因素。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的联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7%异孪双生子为33.3%。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间接导致了孩子产生厌学情绪。1.2学校教育的失误1.2.1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忽视劣等生的教育。这些劣等生放任自流无人管教还经常受到嘲讽和歧视他们对学习没兴趣而到社会上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1.2.2教与育不得法。一些家长以及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读书做官论读书发财论"导致孩子对各种不良思想、不良习俗影响的侵蚀缺乏抵御能力致使部分学生在校或走上社会后成为社会消极因素的俘虏最终走向违法犯罪。1.2.3学校管理秩序混乱也是引发刑事案件的原因之一。2.厌学症的辅导策略2.1加强家校联系减轻学生负担。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时间重视孩子的意见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减轻孩子的负担提高他们习的效率教师要少布置一些重复的无用作业给他们留一些时间自己安排做喜欢的有益事情。2.2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谠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体现。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姓比作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亿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2.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教师作为孩子们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