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选择题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书写时请规范答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选择题共40歌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曾两度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3、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某校校本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单元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5、“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6、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生社团统计表对该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有名称创办时间地点基本宗旨与社会活动、刊物新民学会1918.4长沙宗旨:“改造中国与世界”平民教育演讲团1919.3北京以“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自觉”为宗旨举行定期演讲少年中国学会1919.7北京《少年中国》、《少年世界》月刊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觉悟社1919.9天津刊物《觉悟》追求“人”的生活①新文化运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③社团青年注重思想革新与社会改造④新文化运动在南方的影响力甚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8、实行专制统治的北洋军阀却常常利用和强调共和这个招牌。议会、内阁这些共和国所拥有的形式北洋政府只能利用却不敢轻易废除。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北洋军阀没有现代政治意识B.北洋时期共和仍是正统观念C.共和政体是军阀统治的基础D.民主共和因军阀统治而泯灭9、在李大钊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之前1902年梁启超就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将马克思介绍给国人;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绍:191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现象说明A.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B.三民主义借鉴马克思学说并指导辛亥革命C.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D.近代中国又一次出现思想的大融合大发展10、北京大学教授袁刚说:“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市场”的时期有①春秋战国时代②秦汉时期③明清时期④民国初年五四时期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1、作为100年前的历史事件作为彰显民族精神的历史运动它具有厚重的价值。它不仅铸造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而且汇集了中国人民伟大觉醒、中国革命形态转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等历史价值精华。据此推知这一历史事件()A.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B.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12、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材料表明红军长征实现了()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民族革命任务的转变C.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