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陆地碳库的收支平衡其储量受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理化性状)和人为因素(农田管理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等诸多方面影响而呈动态变化。通过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探究以期找到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有效措施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最终达到土壤固碳和农业增产的目的。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15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2050土壤有机质(SOM)中所含的碳称为土壤有机碳(SOC)。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碳循环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三大热点之一。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是最大的碳库。据Eswaran等人初步估计全球以SOM形式储存在土壤中的碳大约有1400Pg左右是大气碳素总量的2倍其中农田中的土壤碳储量占土壤碳储量的9%左右[1]。虽然全球范围内土壤碳库的储量还相对较多但只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农业土壤碳库易受人类行为影响。因此若要研究CO2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源汇效应必须从研究农业土壤碳库着手。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农业SOC库成为了诸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新领域。要有效地利用土壤碳库揭示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就需先对影响SOC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碳库的变化主要取决于SOC输入与输出的相对数量而决定农田SOC分解量和生成量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理化性状)和人为因素(农田管理措施、土地利用变化)。1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自然因素1.1气候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呼吸的进程和微生物活性而影响SOC含量。农田生态系统SOC库随温度增加表现出指数下降趋势。年均温较高的时期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也相对较高。不同区域SOC对温度变化的呈不同的敏感性如西北生态脆弱区对温度变化较敏感而南方变幅较小。水分。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土壤透气性改变外源碳的分解和矿化。较高的年降水量易形成较低的土壤呼吸进而产生较少的微生物碳。另外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的地方易干湿交替破坏团聚体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呼吸强度使SOC的矿化分解量增加。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SOC分解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属于厌氧型分解释放能量少有机碳降解慢后者刚好相反。因此水稻土SOC含量比旱地高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温度和水分对SOC的作用不是独立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在研究农田土壤固碳的^程需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1.2地形和海拔地形。地形对SOC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国外对坡耕地SOC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坡顶到坡脚坡地水溶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分布呈显著相关。在排水不良的部位各层胡敏酸含量相对较少。反之在排水条件较好的坡顶和坡肩胡敏酸相对积累。另外降雨会加速土壤碳在不同坡位中分布的差异说明地形对SOM的分布和迁移有显著影响。海拔。海拔高度对SOC矿化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海拔对SOC矿化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未表现出海拔高度上的规律变化客观说明了影响SOC矿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不能片面地从海拔因子的角度对土壤的CO2释放进行单一研究应将其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正确认识土壤CO2释放机理。1.3土壤理化性状在影响SOC库容量的自然因素中土壤的理化性状的影响最大其中又以土壤质地表现最突出。土壤质地。SOC含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较明显。粘粉质土壤比砂土含有更多的SOC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土壤粘粒能吸附SOC二者可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对SOC起到物理保护作用即SOC含量与粘粒多少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有人研究得出在非石灰性土壤中SOC含量与粘粒相关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二者关系不大[2]。因此粘粒含量对SOC的影响会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土壤结构。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土壤结构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能影响微生物分解过程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土壤碳固定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土壤结构中的团聚体通过物理保护机制对SOC进行吸持还可通过钙键或铁铝键与有机碳化学键合并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来影响微生物活性、SOC的稳定及分解。因此SOC含量会随团聚体粒径增加而增大。黏土矿物类型。SOC含量也受黏土矿物类型的影响。2:1型黏土矿物类型比1:1型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更大故2:1型矿物对SOC的吸附强度较高SOC的稳定性也较高。土壤pH。不同土壤pH值存在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不同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的速率存在差异。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