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心理论文:艺术教导对学生心理影响诌议作者:王丽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中共有51人(42.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12%的高职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9.38%的高职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表略)。可见选修《艺术修养与鉴赏》课程之前研究对象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后心理健康状况接受艺术教育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共有33人(27.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2.55%的高职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4.95%的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接受艺术教育后高职学生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表3可见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后焦虑和抑郁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艺术教育后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接受前。但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42.50%的高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9.38%的高职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迫切需要采取相关的心理健康引导或促进措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形式较为枯燥不大为高职学生所接受。而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艺术教育以其高雅、怡人的独特魅力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艺术教育又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2]。本研究显示在接受艺术教育前高职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接受艺术教育后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这证实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境状态。充满活力的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文化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真、善、美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4]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同时也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情绪不同的音乐会使人具有不同的感知体验可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5-6]尽管本研究提示艺术教育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但仍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艺术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其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本研究发现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强迫和人际敏感症状改善不大。这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多种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健全人格改善心理健康。第二艺术教育尽管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效但必须注意开展的形式、途径和时间。例如通过艺术教育进入第一课堂教师系统、全面地讲授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实践可以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因此高校应该把开设艺术课程逐步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组织合适的教材并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组织高职学生艺术节、文化节和艺术社团活动组建艺术团、舞蹈团、合唱团、军乐团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与。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开展形式的活泼性和多样性。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潜质得以发掘艺术素质得以提高。随着各项艺术活动的开展高职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审美情趣也得以培养有力地预防了学生心理疾病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将艺术教育与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对促进校园和谐及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均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