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讨[提要]与金融类单位开展对口合作是当前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落实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难题。笔者在对国内相关院校调研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实际做法提出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落到实处的对策对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工作的落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高职;农村合作金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农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提高融资额在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6月底涉农贷款的余额高达近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约28%;二是农村金融的服务领域逐步拓宽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扩大到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还出现了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及服务。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村合作金融人才的最佳途径就是走校企合作育人的路子。一、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中几乎都提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目前开设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各高校也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但就笔者调研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一)合作单位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紧密合作短期化倾向明显。在调研过程中教师反映最多的就是校企合作单位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实习单位是靠教师的人脉关系联系的。譬如有的是教师的原单位(跳槽来学校的教师)、有的是教师同学或亲戚所在的单位等等。很多实习单位可能根本没有可供学生实习的岗位或没有相关需求而碍于关系人的面子不好意思直接拒绝这也导致了后期合作的紧密性不够、合作呈现短期化的特征。(二)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性较差。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对口单位应该是各类服务于三农的金融类机构或各类具有金融性质的企业单位如农村商业银行(原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由于金融类机构的行业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再加上他们对学历等要求比较高直接对口的金融单位无法合作所以学校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时就出现了“饥不择食”的现象只要有单位来找学生实习不管专业是否对口就让学生去导致本专业学生很多去做营销有的做客服、内勤等。(三)高校缺乏专门参与校企合作的指导教师队伍。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的一个较为严重而往往被学校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教师。在调研的8所学校中只有3所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其他都是专任教师兼职辅导或者直接安排辅导员进行指导最严重的是学校没有指定指导老师学生被派出后就“无人问津”了;如此一来可以想象一下实习的效果。(四)校企合作管理松散学校、指导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够。在校企合作管理方面多数学校做得也不够。被调研学校中有3所管理相对较好其他学校多少都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如上面提到的“缺少专门的指导教师”、没有专门的顶岗实习规定制度、学校或系基本没有派出人员到学生实习单位实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此外调研中还了解到不少学校管理人员、指导老师对校企合作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学生顶岗实习就是走走形式应付一下不会产生多大的实效。其实这种想法是最可怕的如此以往校企合作只会流于形式。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难以落实原因剖析(一)金融机构层面。当前学生实习的各类金融机构都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他们所开展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这个目标。而目前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最大的劣势就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不足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也不例外。绝大多数专任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性教学工作对专业相关的实践性工作了解甚少对合作单位现实中遇到的一些技术性难题无能为力;本专业学生能做的也就是帮着金融机构在营业大厅引导办理业务的客户、推销理财产品因此“含金量”比较高的校企合作项目很难深入开展。另外由于大多数金融机构日常监管非常严格所以这些都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落实。(二)学校层面。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学校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仍有欠缺支持力度不够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将校企合作工作基本下放到二级学院或系部学校层面仅局限在对校企合作任务的分配及考核方面没有参与到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工作中去;二是对二级学院或系部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扶持、激励政策不到位无法调动起部门及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