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8-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答案:和风细雨。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要填与“疾风骤雨”相反的词语结合诗歌即可得出。(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解析:分析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答案:初春。这是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待放万物充满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意象”进行分析意象是一首词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往往是词人选择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将它们综合起来就能构成最典型的生活场景即画面从而才能分析词的意境与作者情感。(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还要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苏轼的诗词并结合苏轼的性格特点进行综合思考。【考点精析】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1、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