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摘要]基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转变观念、导师队伍、课程设置、质量评估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关键词]中药学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R6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3(a)-0152-0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0年批准设置了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ChineseMateriaMedicaMCMM)并于2011年首次纳入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1]。作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辅导员及导师笔者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1转变观念迎接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近年来从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形势来看每年行业内单位接收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数量有限仅少数毕业生进入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因在校学习期间对中药学领域内的生产、流通甚至管理工作接触较少需要用人单位在实践的过程中重新培养造成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浪费。这表明原有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体系注重基础研究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绰绰有余而难以满足中药学领域内多元化的发展和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增补了中药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其培养的目标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1]。这就要求承担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导师甚至报考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认清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新科技革命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是时代的产物;正确理解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是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没有优劣等级之分具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特点[2]。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设立有利于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机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正确理解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让培养单位和导师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具有特色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才能让导师努力创新扩宽知识领域从原有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注重专业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的综合培养;才能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主动报考保证生源这些都是保证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2建设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队伍“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的教育制度。导师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学术道德、论文质量、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等方面对研究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来讲实践环节是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地方除了完成实践课程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应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行中药学领域内的应用型研究课题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研究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中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有一定的中药学生产、经营、流通、管理等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一直在高校里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来说他们大都是在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缺乏与中药学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短时期内让他们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当务之急是建设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队伍。近年来“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模式的引入让少数高校导师和校外的中药学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研究课题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向理论和应用研究共存的状况他们有能力指导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应用性研究。另外由于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借助医院里的导师力量指导研究生学习和实践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典范引进“校外导师”或建立“双导师”制[4-5]即根据培养专业的需要经过推荐、申请、严格的审查程序吸纳一些从事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工程师等作为相关中药学领域的导师参与教学和指导论文工作扩大导师队伍。这有利于高校导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