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一、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第一基础教育起点均等化。李晓嘉、刘鹏(2009)运用1997—2007年数据通过绝对指标测算看出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他们还采用泰尔指数对区域经济差异程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认为2006年之后城乡之间差距相对缩小。此外汪旭(2011)、樊明成(2008)认为直到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还为3.01%低于同期其他国家投入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入学率也是基础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卓晴君(2009)指出建国60年来从儿童入学率20%到实现覆盖全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我国现已成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小学初中教育体系所以我们在基础教育入学率上已经达到了均等化的目标。第二基础教育过程均等。郭宏宝(2007)运用功效系数法衡量出我国教育综合均等化系数为62、98远低于100表明以师生比衡量的教育均等化程度存在差异。游河、刘小干(2007)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城镇和农村学生对所在学校教学质量、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反映出在城乡基础教育存在失衡问题我们有必要建立“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管理”。第三基础教育结果均等。刘德吉(2010)运用升学率这个可以体现基础教育产出及效果的指标总体趋势仍下降基础教育投入和产出需要进一步优化。郭存芝(2008)对1985年与2005年相关数据对比虽然入学率达标但是农村和城镇的生源却严重失调。许多学生被正轨重点中学拒之门外择校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可通过扩大名校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综上所述我们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了总结。在经济发展中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现代化逐步和世界接轨。但是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二、城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论述一方面基础教育供给城乡有别。郭士国(2011)认为有必要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支出整体比例并向农村倾斜需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确定基本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何磊、王艳(2011)、王元京(2010)认为城乡基础教育应从非均等化着手分析建立惠及城乡供给体制的措施在户籍管理上建立城乡统一的身份证管理制度。通过测算1993—2007年城乡义务教育综合发展指标希望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另一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庞旭瑞(2009)、王德文认为我国的城乡基础教育存在巨大差距严重成为教育实现公平的“瓶颈”。同时夏仁栩、冉飞、李景国(2009)认为要重视优秀教师资源的重要性加强鼓励优秀教师到艰苦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激励机制。聂江(2006)、王德文(2003)通过计算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我国教育不平等程度得出农村教育基尼系数最大城乡之间差距仍困扰着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张艳、庞笑萌(2010)认为应该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制度创新将“以乡为主”变为“以县为主”县级自己结合自身教育发展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制定之后省级才可以审核听证。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历史制度的影响基础教育均等化的问题还是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体制与政策上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路径(一)不断完善创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俞贺楠、陈雷(2012)认为我国公共资源的投入还不能完全做到费随事转和费随人转影响了资源服务于人的效率。因此应该调整财政制度减少地区间、区内负担不均的程度比如可让流出地政府合理分担部分费并加大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任素芳(2012)就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以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有利于促进学校资源配置的总体均衡。(二)构建多元化的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叶雪文(2012)、李晓嘉、刘鹏(2010)指出教育均等化建设的瓶颈就在财政投入光靠政府是远远不足的应该让多元化主体投资教育建设。政府在其中应承担起基础教育投资的主体地位但是要兼顾民间资本的进入。孙靖(2010)指出特别在义务教育领域可以解决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让市场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分配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提供的质量和水平。(三)构建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崔惠玉、刘国辉(2010)通过实证分析辽宁教育经费总量或基本教育转移支付总量的增加反而增加了基本教育不均等化程度。因此提出一是规范转移支付形式;二是试行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模式;三是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苗薇(2010)对当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研究得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则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型比如要确定激励系数与成本差异系数等。(四)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