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发展浅析一、低碳物流低碳物流的发展要归功于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低碳物流是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减少物流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主要目标是实现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以此来减少物流行业对整个环境的污染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具体而言低碳物流是指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输、仓储直到交付使用形成一条低碳物流链。低碳的概念要渗透到每个物流环节中较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达到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文明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低碳物流的真正内涵。二、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过渡而作为支持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行业还处在粗放发展模式阶段使得物流成本很难下降也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增加了环境的负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物流行业费用的总支出占我国总体GDP的近20%而在较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则少于10%且在一般发达国家也仅占16%。2012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了物流行业的重要性从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主要产品专业物流到地域区域发展、管理与技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引这对于未来我国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今我国物流行业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整个物流行业缺乏低碳意识经济利益成为发展主导;第二物流行业发展模式散乱政府监管不足;第三在技术管理、运载管理、仓储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经常出现高空载率、多重复性运输、物品积压等多种浪费资源的现象;第四资源信息私有化没有达成共享影响了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向低碳物流发展的脚步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排除困难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物流行业的措施(一)提高低碳意识减少资源消耗我国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自然资源的破坏无疑给我们今后的发展和生存造成了威胁。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这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作为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物流行业更应具备低碳意识。我国的物流运输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急于发展在理念上只是停留在快跑、多拉的层面企业计算的也只是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环境的保护。提高低碳意识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低碳的理念是告诉我们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发展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低碳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对于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的低碳意识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二)政府调控积极落实低碳政策政府作为整体经济宏观调控的中心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的支持是发展低碳物流的根本保障。笔者认为政府在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制约碳排放的同时也应对物流运输行业给予相应的支持例如政策性补贴等在保障环境的同时也应保证企业的利益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低碳物流的优势从简单的服从到自觉地遵守和改进。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物流运输企业的监管对企业的碳排放量加以限定采取阶梯式的排碳费用收取办法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采用低碳节能的运输工具。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规划地设计道路提高物流运输的流通速率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政府应该起到协调的作用整合各项物流资源充分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对相应的企业进行统一的规划配置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三)整合资源提高运载率我国物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发展模式一直停留在粗放型的模式中从而导致了空载率高、重复运输等资源的浪费。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但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晚发展的速度和硬件软件设施都有待于提高。从整体布局看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相对封闭、单一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模式在信息互通、经验交流方面也做不到资源的共享致使行业合作有限很难做到共同配送。只有各物流企业之间抛开芥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物流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提高物流的运载率减少空载率避免重复运输和无效运输。这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还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形成整个行业间的绿色物流模式。四、采用高效节能的运输工具减少资源的浪费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而汽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在物流行业中的使用率也是最高的。怎样在保证物流路径通畅的同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国物流行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其他国家物流行业大多提倡的是环保汽车的运用但是由于造价高短时间内很难在国内得以推广即使推广也需要大量的成本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