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其传承策略探讨摘要:本文在理解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含义基础上以岭南传统村落小洲村为例论述把小洲村内的公共交往空间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类公共交往空间并分析小洲村内公共交往活动的情感基础和交往空间的特点进而提出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传承策略以期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及新村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小洲村;传承策略;1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1.1交往空间在我国交往空间在狭义上一般是指那些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空间;在广义上则可以扩大到所有能够满足公众交往需求的公共设施用地。我们通常把用于情感交流、社会交往公共的空间和场所称为公共交往空间。[1]1.2传统村落的公共交往空间从传统村落这个领域对公共交往空间进行研究有必要对“传统村落”的“公共交往空间”进行界定。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包括场所及场所中的行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村落里人们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第二传统村落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制度化组织和制度化活动形式。[2]2小洲村村落传统公共交往空间的分类2.1小洲村“点”状公共交往空间2.1.1祠堂小洲村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保留下来祠堂共有9座其中8座均毗邻河涌而建(除吕山祖)形成“古祠临涌”的传统特征。祠堂相对均衡地分布于村内祠堂建筑是人们精神意识中的一种存在同时祠堂也是家族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祭拜活动的场所(图1)。2.1.2桥小洲村内现存建于不同时期的各式桥梁50多座大多已逾百年。桥在岭南传统水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中的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又是村落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设施同时还兼具了独特的人文内涵。2.2小洲村“线”状公共交往空间2.2.1街巷小洲村的街巷整体格局呈现放射状的蛛网式布局街巷的延伸方向基本都是与水道垂直形成典型的岭南民居中的梳式布局(图1)。2.2.2河涌小洲村的河涌整体布局以石岗形成一个环形然后通过西江涌、细涌与石涌的“Y”形连接形成岭南蛛网般的水系村民可以随时随地亲近河涌。村里的河涌与街巷基本都是垂直相交沿着河涌形成了很多的对景空间(图1)。图1小洲村祠堂分布图图2小洲村广场分布图(图1、图2来源:郑《广州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对其村落传统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2.3小洲村“面”状公共交往空间2.3.1广场在小洲村的公共空间中广场是重要的集合场所。在小洲村我们可以看到用建筑和水道围合的小型绿化前院以及用行列的植树来进行引导的这些序言空间这些手法都会立刻激发起大家对主体广场的注意(图2)。2.3.2绿地华台山是小洲村开村之际的村落制高点自然而然形成村落的中心。村落开始的建设结构也围绕着华台山开始因此在华台山周边我们可以看到延伸出的放射状的街巷公共空间。3小洲村传统公共交往空间分析3.1村民交往活动的情感基础3.1.1均质化的生活方式小洲村是一个传统的岭南水乡具有典型的传统村落特点。村民在一起生活在同一片区域里工作工作没有明显的分工所做的事都大同小异。相对城市来说乡村具有更为朴素的情感和人情优势这里的生活呈现均质化。3.1.2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因素。作为传统村落的小洲村村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这无疑起到了巩固邻里关系增强凝聚力、归属感的重要作用。3.1.3血缘关系传统村落中祠堂是凝聚家族团结的精神场所。小洲村村民是以姓氏祠堂为中心聚族而居以血缘为纽带建立人际交往关系。村民有着共同的家族利益彼此之间生产、生活上相互帮助邻里交往频繁使得整个村落富有凝聚力和精神感召力。3.2小洲村传统公共交往空间的特征3.2.1尺度空间在小洲村村落中除寺庙、宗祠外交往空间大都是自发形成并根据需要添置了一些设施。如河涌亲水台起初别的什么也没有随着使用的人增多便根据需要布置一些设施供村民洗衣、洗菜等用。3.2.2模糊空间模糊空间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空间界限的不确定性二是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三是空间感受的含蓄性。小洲村的公共空间大多没有明显的空间界限功能也是复合的也没有明确的用途。同一个交往空间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交活动。3.2.3序列空间小洲村的交往空间是一个由“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实现合理过渡的系统交往空间。在这个系统的交往空间中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