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盈余管理审计综述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公司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举措。这种调节盈余的行为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企业管理当局水平的体现。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能帮助公司克服眼前暂时性的困难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公司形象保障资金和原材料的供应少受干扰保持公司股价稳定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平滑利润合理合规避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一、盈余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一)销售收入的审计。销售收入是构成企业利润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操纵销售收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销售收入的审计主要是看销售收入是否具有合法的凭证是不是真实存在销售收入数额与往年同期相比及与各月相比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季节性商品的销售除外)。(二)销售成本的审计。销售成本也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因此销售成本的审计主要是看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销售成本的结转的时间和数额是否正确销售收入与销售收入是否配比同时也应看同期和同比增减是否有异常地变动。(三)各项费用的审计。企业管理层经常通过预提费用和费用的不正常分摊来操纵当期盈余这是违背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看费用的分担与收入是否配比还要看某些费用是否归属于正确的期间是否归属于正确的部门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重点考察各项费用审计的异常变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四)关联交易的审计。企业很有可能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对关联方交易的审计中主要是看是否存在大额的关联交易其交易是否显失公平是否是为了转移利润而进行的交易。(五)债务重组的审计。债务重组的频繁发生及其会计处理是会计处理规定上的漏洞使得其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对债务重组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债务重组的目的、方式及其对企业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对于那些特别重大的债务重组项目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给予充分的披露。二、新准则下盈余管理审计的对策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后上市公司根据新的会计准则采取了一些新的盈余管理的措施下面就列举一些主要的盈余管理的措施对其措施谈一谈审计时应该采取的对策。(一)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新准则导致被审计单位有了新的盈余管理的手段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审计人员必须对盈余管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应深入了客户及其经营情况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待业的特点以及通过与企业管理当局和内部职工的交流所获得的信息、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和以前年度报表反映的信息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如果发现企业生产能力严重闲置存货增加异常固定资产增加异常关联方交易和非经常性交易所带来的利润占较大比重时被审计单位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二)新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金融工具、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中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更有助于相关利益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多数行业缺乏相关的活跃市场外部公允价值参数获取渠道不透明公允价值计量确定难度较大这就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同时也可诱发管理层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企业获得资产是否正确计价收到补价时是否正确确认了收益支付的补价时是否确认了损失以及非货币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恰当等。如果发现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金融工具等业务中企业取得的资产的价值不公允那么被审计单位就必须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对此就更应该提高警惕注册会计师则至少应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三)关联方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中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关联交易更加有利可图。但由于关联方交易一直是各方监督的重点使得上市公司经常采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应该注意到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易和企业合并中的价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显失公平的现象是否为了转移利润而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财务报告的披露是否恰当等。如果存在注册会计师则有权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等。(四)新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这就会上市公司利用虚假资料在费用化和资本化之间作调整调节利润留存了空间。此外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是不作返销但每年需作减值准备测试这样更增加人为估计和调节的空间。对于上市公司的此类活动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检查上市公司对于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依据是否正确在费用化和资本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