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之我见摘要:地下车库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也是一项综合性强的设计涉及内容繁多且复杂。本文对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设计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超高层建筑正在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大型城市很多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高层建筑46660多栋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850多栋。地下车库按建筑空间分类有单建式及附建式两种类型。单建式地下车库在地面之上除少量汽车出入口、采光、通风设施外没有其它建筑物。单建式地下车库建筑覆土之后地面仍为开敞空间对于地面的景观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单建式地下车库结构柱网尺寸的布置仅考虑汽车空间尺寸要求故技术处理较容易实现。附建式地下车库是在建筑物下布置地下车库建筑物的结构要求及其它设备的要求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附建式地下车库的设计使得建筑设计难度增大尤其对建筑内的地下车库更是如此。1地下车库柱网的布置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柱网的布置对车库的停车效率是很关键的两者几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布置柱网时必须考虑到尽量增大车库内有效停车面积减少因柱产生的空间浪费在相同的车库面积中柱越多减少的停车位越多若两柱间由停两辆车改为停三辆车时由于柱距加大柱子减少可多停约5%的车即每停20辆车可增加一辆车的面积所以当车库规模较大时应按每柱距间停放3辆车考虑。当然在柱距增加停更多辆车时由于柱径与梁高、层高均增加反而使土建造价增加因此地下车库以每柱距停3辆车较合适柱网结构较经济合理柱网尺寸在8米至8.5米可满足停车和行车的多种技术要求同时也照顾到结构的经济跨度值。现在多数设计的车位尺寸是2500x5300根据这一尺寸在纵向靠墙的位置因规定车墙间的间距是500横向车之间不小于600放进规范规定的小型车1800x4800肯定没问题但一般只有高档轿车才能达到1800x4800的尺寸中档车和高档车得尺寸差别较大实际情况是中档车还是占大多数尺寸大多在1700x4500以下。因此我们在设计中是否可以尝试以中档车车位为主再安排些高档车车位大部分车位尺寸按2300x5000来设计。当主楼为剪力墙结构或柱距过小难以与地下车库柱网协调时由于主楼面积一般只占地下车库面积的小部分因此地下车库与裙房在主楼面积外的柱网可另行布置以满足地下车库停车要求。但设计中应注意两组柱网交接处的结构联系并保证地下车库与主楼必要的交通联系。2地下车库防火区设计地下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地下车库为2000平方米如果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则可翻倍即4000平方米。一般车库都会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停车数超过10辆的地下汽车库、机械式立体汽车库等均应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在排完车库的平面后需要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在防火分区面积计算上可先将住宅核心筒面积、锅炉房面积(有单独安全出口的)等面积都减去。这样如果出现诸如4060平米这样的状况就可以按一个防火分区算了。划分完防火分区马上要考虑的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汽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汽车坡道不能作为人员疏散出入口。因此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两个封闭楼梯间上到地面上去。如果有住宅或是地上部分的其他楼梯间下到地下室该楼梯间也可作为人员疏散出入口如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只能满足有一部人员疏散楼梯间还可以用甲级防火门将此防火分区与隔壁防火分区联系起来但隔壁防火分区要有两个人员疏散楼梯。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因此楼梯间尽量分散布置当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因此就是两个坡道了。但是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设一个疏散口就够了。3地下车库通道宽度设计地下车库的通道宽度和车辆停放方式有关。停放方式是指车辆在车位上停放后车的纵向轴线与行车通道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一般有0度(即平行停车)、30度、45度、60度(即斜角停车)、90度(即垂直停车)等。3.1平行停车方式车辆进、出车位更方便、安全但每辆车因进出需要而占用的面积较大3.2斜角停车时进、出车校方便所需转弯半径较小相应通道宽度面积较小但进、出车只能沿一个固定方向且停车位前后出现三角形面积因而每辆车占用的面积较大;3.3垂直停车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出车停放较方便在几个停车方式中所占面积最小但转弯半径要求较大行车通道较宽。3.4综合几种停车方式的利弊在高层建筑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