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校企合作是我国积极倡导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我国中职教育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对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03-01中职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何提升中职教育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校企合作是我国积极倡导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我国中职教育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用于中职教育具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以及迫切性。1校企合作的原则笔者认为在中职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市场导向原则。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依据市场原则来优化配置资源一切从大局出发满足校企合作的各个参与对象的实际需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坚决杜绝各种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第二开放性原则。一般来说中职校企合作办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教育组织对内部的开放性。第三共赢原则。中职校企合作的每一方都要立足人才培养这个着力点密切“生产”与“教学”的联系、加强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进而使企业与学校等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共同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1]。2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要明确其合作机制则关键一点是要进一步明确中职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每一个参与者以及各自的职责。事实上中职校企合作之参与对象的涉及面是比较广的主要有政府、学校、企业、学生、教师、行业组织以及无形的市场等7个参与者[2]。这些参与者在中职校企合作办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政府部门是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之重要的推动力量与重要保障它应该科学出台具有导向性强的有关政策及法规来保证中职校企合作办学的规范性、条理性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引导与扶持校企合作。市场则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导向。中职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之主体他们可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成功组建后那么学生与教师就是校企合作之主体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学校与企业等资源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从而为未来就业夯实基础而教师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勤于充电不断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行业组织应该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相应地授予各种资格证书。这7个参与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则校企合作均难以健康持续发展。3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推进措施3.1政府需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应该采用法律法规等多种形式确立中职校企合作参与方的“问责制”这样才具有一定的可执行性。只有政策的支持没有执行则中职校企合作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中职校企合作办学中“有所作为”结合实际制定出扶持政策来推动校企合作;要依据国务院出台的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开放的用人机制积极吸收与鼓励企事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到中职学校兼任专职与兼职任课教师;也鼓励中职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加大投入建设校企实习实训基地;明确企业在中职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3]。3.2丰富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在衡量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这对提升中职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评价体系的设置上应该不断丰富评价主体比如引入社会、行业和企业(或者用人单位)来当作校企合作的评价主体;也要优化评价标准比如将学生对某种职业或某个岗位之适应度、社会与行业以及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纳入校企合作办学的评价标准[4]。3.3增强校企合作的监管服务体系应该以依法办学为准绳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监管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校企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化与科学化[5]。一定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办法加强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各种制度建设大力推动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跟企业管理理念相互接轨千方百计推动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实现三化即“企业化、精细化、现代化”。3.4加强校企合作的能力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的能力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专业建设。中职学校应该大力办好省级示范专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好国家级、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切实解决职业学校实训条件差、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既能承担学生生产实习任务又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