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正规药物流产不良结局6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正规药物流产造成的不良结局的原因及避免不良结局可采用的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0例不正规药物流产后引发不良结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良结局中85%为药物流产不全引起的相应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感染;15%为异位妊娠后腹腔内出血甚至休克。个体诊所给药者18例药店购药者25例共占71.7%;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服药后未随访者17例占28.3%。服药前未行超声检查确诊宫内妊娠者35例占58.3%。结论为减少药物流产不良结局应加强口服流产药物的管理严格掌握药物流产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熟悉用药后的各种反应并及时处理;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让一般育龄妇女了解药流的优点的同时也了解其潜在的危险性行药物流产时一定要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做全面细致的检查及随访。【关键词】药物流产;不良结局药物流产是一种非手术的人工流产具有损伤小、痛苦轻、不需要手术、精神负担小等优点[1]。因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合用于药物流产成功率高已被广大妇女所接受。但它属于处方药有着较严格的适应证若应用不当会发生严重副反应与并发症产生严重不良结局。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0例不正规药物流产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来自私人门诊给药者18例药店购药者25例共占71.7%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服药后未随访者17例占28.3%。60例中未婚45例已婚15例年龄为16~44岁>40岁者8例占13.3%。流产1~3次者50例3~5次以上者10例停经时间为30~55d>49d者共12例占20%。1.2临床表现因不全流产、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导致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共30例均因明显下腹痛不能忍受入院其中发热20例阴道出血时间为7~20d入院查B超均可见宫腔异常回声血白细胞>10×109/L者23例;因不全流产导致失血性休克15例伴感染3例血红蛋白最少达30g/L。发现异位妊娠者15例因腹腔内出血致休克急诊手术者10例其中1例患者入院呈昏迷状态血压测不出经颈静脉置管后快速补液、输血等抢救休克治疗血压逐渐回升急诊剖腹探查腹腔内出血3000ml术后转安。1.3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一服药前未行正规检查。60例患者中有35例(占总数的58.3%)仅自行测定尿妊娠试验为阳性就服用流产药服药前未行超声检查确诊宫内妊娠无法排除异位妊娠或不全流产给诊治带来困难。其二服药后未到正规医院及时处理及随诊。60例患者服药后全部未到正规医院及时处理及随诊占100%。其三社会因素。药品监管欠缺力度无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流产药60例患者中到私人门诊及药店购药者共43例占71.7%。60例患者中未婚者45例居住偏远地区者25例无避孕及药物流产相关知识。2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感染33例占55%;失血性休克25例占41.7%;异位妊娠15例占25%。平均住院天数7d输血治疗25例输血量在400~2200ml之间行急诊剖腹探查10例行刮宫术47例二次刮宫者10例平均行抗感染治疗5d。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讨论目前已广泛使用的口服流产药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2]。但两药有明确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药物流产的适应证主要有:妊娠≤49d、本人自愿、年龄<40岁的健康妇女;尿HCG阳性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该组中有20%患者妊娠天数超过49d有13.3%患者年龄>40岁有58.3%患者服药前未行超声检查确诊宫内妊娠。未能掌握用药适应证即轻率用药更不会顾及药物使用的诸多禁忌证如哮喘、青光眼、宫外孕、带器妊娠等。这些除医务工作者外普通民众不可能完全掌握但医生应该让其知道轻率轻率服药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而使其求助于正规医院。因此医务工作者及广大媒体均负有义务宣传的职责以尽可能减少类似不良结局的发生。尽管药监部门规定只有具备抢救、手术能力和输血条件的医院才能出售口服流产药一旦出了意外能够及时救治。然而仍有不少小门诊及药店在私自出售该类药物。给普通民众创造了犯错误的机会而错误本身可能使患者丢失生命。本组60例患者中有71.7%为到私人门诊及药店购药者。如果能够完全杜绝该情况发生那么在本组中将几乎完全排除异位妊娠者口服流产药的可能更不会出现服药后异位妊娠破裂而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因此对该药的出售严格监控制定严厉的违规处罚措施并认真执行尤其在小城镇及落后地区才能体现出对民众的高度责任心于无形中挽救无数莽撞的试探者。对药物流产的主要副反应(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