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编者:龚哲山审核人:卓怀国完成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3.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4.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④叛乱都首先在边疆地区爆发A.①③④B.①③C.②④D.①6.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C.藩镇割据的延续、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7.公元757年杜甫身陷长安国事家愁涌上心头挥笔写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成“国破”的直接原因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五代十国混战D.陈桥兵变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势力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诸侯王丧》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以上得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请回答:(1)材料一、二认为汉初分封诸侯国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地方行政体制与秦相比出现什么变化?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手段上和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3)有人说七国之乱根本上是因为“削藩”而造成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1.B图中所示既有北海郡、济南郡又有胶东国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2.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周的分封制是周王为巩固统治的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走向崩溃西汉的封国制在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后得到解决而社会经济基础并未发生变化。3.B必须明确汉武帝时为加强对诸侯王及地方高官的监察设立了刺史这一官职。A项是选拔人才的制度;C项早已解决;D项是秦始皇的政绩。4.D由材料中的“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可联想到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结果使王国越分越小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上”是指汉武帝。5.D七国之乱与安史之乱分别由于王国势力与藩镇势力的强大所致实质上都是由于地方割据势力强大而引起的。七国之乱不是首先发生在边疆安史之乱不是由“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被平定后西汉对王国的控制加强安史之乱削弱了中央力量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6.C五代十国的地理分布不局限于黄河流域也不仅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因此可首先排除A、B两项。分裂局面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造成的而根源则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7.A杜甫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唐朝国破的直接原因是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8.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针对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而进行的因此解决地方问题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9.答案要点:(1)“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实行郡国并行。使诸侯势力膨胀严重影响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2)前者采取强制剥夺的办法;后者主张渐进的缓和的办法。前者使矛盾迅速激化引发七国之乱;后者达到了削弱王国使之无力对抗中央的目的。(3)不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斗争是王国问题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削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