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如何使得卓越工程师获得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目标而专业课教学改革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文章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试点对专业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贯穿工程实例、强化主干结构、理论素质并重、注重创新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材料工程师培养途径。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52-0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西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西部地方高校是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2010年来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印刷工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学科、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学传统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本专业“重工程实践重应用培养”的传统特色致力于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的需求辐射全国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试点针对如何获得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在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一、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下应试教育的风气仍然浓厚[2]特别是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课程考试或者撰写实践报告以取得学历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专业课任课教师在高校现有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以及考核聘任标准的驱动下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略了对其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二)与实际生产脱节的教学内容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生产要求脱节部分知识点严重落后同时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不是具体的应用和实践实验课又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针对工程问题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内容随后的实习阶段学生在企业的时间较短感性参观多于动手实践。此外毕业设计内容陈旧或来自于基础研究课题导致材料工程师培养易于成为“材料研究生”培养。(三)单一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目前专业课基本是在教室通过黑板或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灌输缺乏与实际生产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列举的实例也不能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使得多门专业课程独自为战不能有机结合课程的考核常采用期末一次性试卷考试使得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课最终沦为基础理论课无法发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而且试卷多以填空、判断、问答、计算等为主[3]很少涉及应用系统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只能考查到知识点的记忆和特定假设条件下知识的熟悉度这都与卓越材料工程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四)缺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教育产业化的作用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的限制下缺乏弹性难以出现杰出的创新型人才[4]虽然高校通过多种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纯校园式的科技活动容易使得学生将比赛成绩化过分追求奖项而忽略了竞赛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二、开展“贯穿工程实例、强化主干结构”的课堂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对工程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静态的课堂教学无法直接满足企业对于材料工程师的要求我们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学生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工程意识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入最先进的专业技术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是卓越工程师班教学改革中最核心的部分。(一)强化主干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基于上述指导思想通过走访与材料专业相关企业的专家、校友、教师和部分在校学生邀请企业专家、校友、教师座谈等形式对材料卓越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具体方案为:首先强化材料科学的主干课程特别强化实践环节大幅度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新课程体系直面工程在强化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工程教育的特点提高专业知识点讲授学时与工程实验实践学时的比例。其次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精简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关联知识间的孤立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