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课百日维新[目标导航]1.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重点)2.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重点)3.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1)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1898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广州湾。(4)英国迫使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1)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即《上清帝第五书》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3)康有为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4)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①成立地点:北京。②宗旨:保国、保种、保教。③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5)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思维点拨]1.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器物转变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产物。2.保国会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二、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内容(1)政治: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2)经济:①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②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③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等;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⑤兴办邮政等。(3)文化教育: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②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③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④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⑤设立译书局。(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3.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4.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史论要旨]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2.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知识图示]主题一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史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①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史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②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史料解读]史料一中①说明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史料二中②说明康有为上书请求皇帝先办好三件事提出了变法的纲领计划。[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提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2)史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提示作用: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地位:《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个人努力主题二百日维新的内容和特点史料一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须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这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史料二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