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367886A(43)申请公布日2022.11.22(21)申请号202211124833.X(22)申请日2022.09.15(71)申请人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址401120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兰馨大道111号申请人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周旋周川王素伟郑杰炳杨赟王力文敏李春利杨欢谭利丽雷锡琼龙家黎罗冬刘凯蹇恒(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立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85专利代理师兰芳(51)Int.Cl.C02F3/3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生物滞留池(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它的池体由前置塘和蓄渗塘构成,前置塘设置在来水侧且其深度小于蓄渗塘深度,池体的边沿随地形走向进行布置;前置塘用于对来水进行沉淀、拦截和吸附,蓄渗塘用于对经前置塘处理后的水进行保存、渗滤;前置塘与蓄渗塘通过石块隔离带进行分隔,前置塘与蓄渗塘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池体边沿间隔种植有池周树和带刺绿篱隔离体,所有相邻的两组带刺绿篱隔离体之间均有池周树。方便矿山生态修复区的小动物日常饮水、繁衍和栖息,兼具排灌功能、蓄水功能、生物功能和景观功能。CN115367886ACN11536788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它的池体由前置塘和蓄渗塘构成,前置塘设置在来水侧且其深度小于蓄渗塘深度,池体的边沿随地形走向进行布置;前置塘用于对来水进行沉淀、拦截和吸附,蓄渗塘用于对经前置塘处理后的水进行保存、渗滤;前置塘与蓄渗塘通过石块隔离带进行分隔,前置塘与蓄渗塘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池体边沿间隔种植有池周树和带刺绿篱隔离体,所有相邻的两组带刺绿篱隔离体之间均有池周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它的池底结构自下往上依序为原土夯实层、黏土过渡层、防渗土工膜、黏土层、乱石层,黏土过渡层的厚度为20±5mm,黏土层的厚度为300‑400mm,乱石层的厚度不小于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防渗土工膜采用埋入式结构,其平面和坡面的自然褶皱分别为5%~8%,预留伸缩量为3%~5%,渗透系数控制在10‑8m/s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在前置塘与蓄渗塘的过渡区的石块隔离带种植有挺水植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在前置塘内种植有荐菖蒲、芦苇、花叶芦苇、美人蕉、鸢尾中的至少两种植物;在蓄渗塘内种植有3‑4种随机组合的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和/或湿生植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前置塘内,菖蒲的种植密度控制为30‑40芽/m2,芦苇或花叶芦苇的种植密度控制为20‑30芽/m2,美人蕉或鸢尾的种植密度控制为10‑15株/m2;蓄渗塘内,沉水植物主要采用黑藻(30‑40芽/m2)和金鱼藻(30‑40芽/m2)并按1:1种植,挺水或湿生植物按照菖蒲(30‑40芽/m2)、茭白(10‑15株/m2)、水葱(30‑40芽/m2)、灯芯草(30‑40芽/m2)进行种植,挺水或湿生植物高度控制为菖蒲H=45cm、芦苇H=60cm、花叶芦苇H=60cm、美人蕉H=60cm、鸢尾H=40c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池周树采用乡土乔和/或灌木,带刺绿篱隔离体由带刺的乡土绿篱植物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前置塘长度约为池体总长的1/3,前置塘深度不大于100cm,蓄渗塘的深度不大于150c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前置塘与蓄渗塘的过渡区位于呈腰形结构池体的颈部位置;前置塘容量小于蓄渗塘容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在前置塘的进水侧设置有沉砂凼,沉沙凼断面尺寸大于其水沟断面,沉沙凼底部设置矿山废弃石块。2CN115367886A说明书1/4页一种生物滞留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滞留池。背景技术[0002]矿山通常位于人烟稀少的山区,特别是在径流量大、存在潜在污染且雨季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的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经常存在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后的植被管护用水严重缺乏、生物繁衍生息条件恶劣等问题。对此,现有方式通常是在修复区域建设混凝土水池/泥水池,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缺点:每年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池体容易开裂、损坏,旱季后再蓄水时容易漏水,成本高。[0003]在海绵城市建设、维护和污水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滞留池净化雨水和控制溢流,实现渗滤、蓄和排水功能。例如,已公开文献CN210065316U(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生物滞留池),包括:池本体,内设有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