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天人关系”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论争的主题之一。与思孟学派“物我不分”、“天人不二”的思想有所不同荀子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荀子·天论》以下引《荀子》只注篇名)在物我之间、天人之间划分出一条界限来区分物我严别天人把“天”当成一个存在于人伦社会之外的客观对象。荀子的“天人关系”论是以“分”为前提的由“分”而和由“分”而合由分而“参”。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天论》)在荀子看来“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阴阳风雨、四时变化都同属于物质世界即所谓“万物同宇而异体”(《富国》)。“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荀子把一向被人们当作神来崇拜的“天”当作按照自身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着的自然。荀子认为自然界中各种怪异现象亘古有之都是天地、阴阳矛盾运动的表现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由此出发荀子反对用祭祀来求雨解旱反对“卜筮然后决大事”(《天论》)。在荀子看来天有天职人有人职人事的吉凶休咎从根本上说并非取决于天把人类的福祉寄托在所谓“天”的身上实在是一种盲目无知的徒劳之举。荀子的天人观在中国古代认识史上第一次冲决了天命神学的堤坝抹掉了“神”和“天”的神秘主义色彩给天人关系以唯物主义的解说。荀子主张在破除人的迷信和无知的同时消除人的自卑确立人的自信凸显人的主体性从而恢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求达天人之间的和合统一。一方面荀子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论》)人类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一类生灵人依赖自然不能逃遁也不能超越自然人不可以“与天争职”(《天论》)。另一方面荀子认为人在“天”的面前并非一个可怜的被动的存在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天论》)。他宣言:“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天论》)他认为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敬畏它、思慕它、歌颂它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制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在他看来只要辨知天地万物之理而加以制用那么人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便可以达到“天地官而万物役”(《天论》)、“与天地参”(《礼记·中庸》)的和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