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摘要]1978年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内容涵盖公民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公民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等方面。在未来公民教育研究中应以本土化来指导引介国外经验深入系统的厘清“公民”“公民教育”等概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认识公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加强公民教育研究重视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多元化。[关键词]公民;公民教育;回顾;展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国家——个人”二元结构向“国家—市场—个人”三元结构转变国家权力逐步收缩干预力度逐步减弱越来越多的政治与社会空间开始释放。同时人们参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愿望逐渐加强。因此培育公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这是公民教育研究复兴的现实前提。政治体制向民主法治转型我国的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公民教育不再被视为“资产阶级教育”这是其得以复兴的思想前提。研究公民教育研究构建真正适合本国的理论才能改变我国公民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局面促进公民教育的顺利实现。我国长期受封建专制意识毒害国家与社会观念意识淡薄。如何从奴性的、自私的、消极的人变为独立的、理性的、积极的公民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社会难题。研究与实践公民教育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一、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的历程1.理论翻译:1978-1995年1983年钱扑译介或发表美国学者安德鲁·奥尔顿奎斯特的学术成果。随后每年都有学者发表有关公民教育的论文但数量很少。这一阶段一是译介国外公民教育概况如《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简况》;二是译介国外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如《西德着名教育家凯欣斯泰和斯普朗格的公民教育思想》。2.实践诉求:1996年—2001年这一时期研究取向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一是译介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理论如郑航的《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二是讨论香港、澳门回归所引发的公民身份问题如李军的《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及九七后的对策》;三是揭示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如葛新斌的《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3.公民道德教育凸显:2002年-2020年这一时期关注重点是公民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开始涌现。一是借鉴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经验如《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二是反思我国近代学者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如《严复的“新民德”学说与近代公民道德教育》;三是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坐标探讨公民道德教育建设问题如《现代化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此外学校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始拓展到高等教育阶段。4.理论建构:2020年至今公民教育现已成为研究热点关于公民教育的呼吁和讨论日益增多。除继承前几阶段的研究视角外本土化的公民教育研究开始形成与拓展:1.本体论研究如《论“公民”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适性—兼论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2.价值论研究如《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3.过程论研究如《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新取向及其教学策略》。总之我国公民教育研究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研究热潮与取向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公民教育研究缘起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研究视角多维化从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视角、多学科审视公民教育。三是研究走向实践化由基本理论建构与关系梳理走向探讨基于现实问题与具体情境的公民教育。四是研究内容涉猎广泛现有研究既论及本质、目标、内容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也考察历史与发展态势、国外公民教育研究状况与公民教育观的走向。二、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观点1.公民教育的本质关于公民教育本质的研究主要有五种视角一是政治——社会视角。许多学者认为公民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旨在培养适应其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未来公民。如张斌贤和郑杭生都认为公民教育的实质在于使年轻一代实现政治社会化。二是政治——文化视角。如唐土红、林楠认为我国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教育。三是关系哲学视角。如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公民对自身所处的关系共同体的认识同时学习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关系。公民教育就是公民关系的教育公民关系的教育要先从人际关系开始。四是现代化视角。李萍、钟明华教授认为现代公民教育必须强调其本质是主体性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檀传宝认为公民教育应该是“造就公民的教育”。五是全球化视角。如王啸认为中国公民教育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在生成具有权利意识的中国公民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人类视野的世界公民。2.公民教育的目标公民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合格公民。什么才是“合格的公民”?孙智昌认为公民教育是培养“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这样的人是享受权利与承担责任、个体主体与类主体相统一的“新人”。葛新斌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