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关键词:“导”;“疑”;“动”;“思”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87-02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探究性学习占一定比例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了如下的尝试即:“导”“疑”“动”“思”。一、起点是“导’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课着迷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开端。1、实验导入例如:在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序言部分时首先做了这样的实验用蓝色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学生会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现出漂亮的蓝绿色学生惊叹不已接着又做了银白色铁钉放在蓝色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铁钉时观察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的物质然后老师又做了事先在纸上用无色酚酞写字在课堂上喷上碱溶液竟然出现“红色的字”学生被老师的“魔术”深深感染学生产生了莫大的好奇和兴趣接着老师说:同学们看到了吗?化学就是这样会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老师又指出想揭开老师“魔术”的秘密吗?跟老师共同学好化学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投入“探究知识”中。2、文学导入。有的古典文学中也充满着化学因为化学本身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代也不例外例如:学习分子的知识时教师朗诵了王安石的“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为何有香味儿?学生当然想“知道答案”“乐于探究”了。3、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具有其它教学设备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如动感强视觉效果好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微观世界宏观化复杂过程具体化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好。例如:在讲:“碳”的单质一课题时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出商店光彩夺目的“钻石戒指钻石项链”使学生叹为观止然后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急于想知道它的组成结构等知识的兴趣。二、焦点是“疑”“疑”就是对某个问题学生急于要了解它但用已学过的知识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旦造成这种心理现象就能使学生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教师如能以此为切入口那么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胜心理在化学教学中巧设悬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好奇心理如关于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是两体积之和?可设计一系列诱导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2、巧设错例。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精心设计错例然后公开“诊断”为学生提供一个显示自我价值的舞台会刺激他们的深入思维找出错误根源通过集体讨论公开“诊断’获得知识、方法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学习中错误的重现率就会下降教学也就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碱与盐反应时教师写出了以下式子Cu(OH)2+CaCO3问学生反应能否发生学生根据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做出结论能发生教师趁热打铁进行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了碱与盐反应时两两必须是可溶的。三、特点是“动”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应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因此“动”是探究性学习的最显著特点。(1)督导学生查阅资料调动学生查阅资料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读、看、思、析等各种学习器官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2)引领学生亲身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CO2一课题时教师给出了很多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亲自实验、讨论、最后确定装置和药品通过实验得出实验室应使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为合适。此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收集通过实验学生真正领悟到“亲手做一做真理就在身边”。(3)激发学生课堂争论在学习中有的知识内容书本上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互帮互学则能达到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五、重点是“思”“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必有思“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要获取知识思索是必然的只有通过思索才能使认识得到深化思维得到发展探究得到深入。“思”贯穿在探究性学习的始终在“思”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