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古人喜欢登高或登山或登台或登楼而且“登高必赋”留下了不少名篇。《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山必赋小子歌者何?’”《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登高必赋”或“登高能赋”就成为古代大夫必备的九种才能之一于是登高与赋诗就紧紧地连在一起。综合历史文献可知“登高”有三种情况:1、笼统地说升至高处。如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写《卖柑者言》的刘基的《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这是随意而登不指明时间地点。2、九月九日登高。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着一段传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这则道家的传说显然是要让人们关心家人要“常回家看看”。后人每至九月九日都要登高饮菊花酒其内涵也泛化为对亲人故交的怀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称代表。3、指正月初七(人日)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晋陶渊明《移居》之二:“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可见登高赋诗的佳节春秋都有。秋当然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春则指正月初七和十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上与登高。”总体上看登高历经魏晋唐宋诸代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而怨春和悲秋则成为主要题材。登高之作的总体基调也必然是忧愁、悲哀、痛楚具有强烈的悲情特征。其情感内容同社会生活的变化、国家的分合治乱有着基本同步的规律。周秦之际多是亲情之念如《诗经》中的《东山》、《陟岵》等篇汉魏之时则偏于乡国之恋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杂诗》唐宋以下更多友情之思如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确是佳作。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写亲情之念乡国之恋友情之思的作品中往往饱含着作者对社会、国家、人生的忧患意识使悲情更加浓重。杜甫的《登高》堪称典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糅合了登高和悲秋两大主题登高是从空间上感受自然的博大永恒悲秋是从时间上把握生命的脉搏。一位潦倒多病的老翁在急风、哀猿、白沙、黄叶的肃杀秋景里抒发着沉郁的家国之痛。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又让我们顿悟出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地行进中迸发出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以超凡的心志笑对人生世事的苦难。这就是杜甫!──原载《天津日报》专副刊经报学院第13版200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