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跨学科教育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杨梦飞摘要: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系统化研究国内外跨学科教育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对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构成进行特色分析揭示跨学科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关键词:跨学科教育;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15-0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6)》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在读研究生规模由153.8万人增长至191.1万人增长达24.3%。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系统化、交叉化的发展态势单一的学科门类早已不能满足科技、经济的发展需求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科技发展不断系统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探索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复合研究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人才为社会所用已成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及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欧美国家知名大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历程显示学科交互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层面传统单一的学科发展模式早已被跨学科建制逐步替代美国早在1997年启动一项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培训一体化的资助项目(IGERT)旨在培养具有博士学位且满足跨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工程师着手探索凸显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当前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学府均已在组织形式上突破传统学科的组织壁垒成立跨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机构以促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打造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国内清华大学为迎接挑战已成立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推进教师跨院系兼职和交叉学科学生培养;北京大学近年来正着力培育前沿交叉学科将其打造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生长点和创新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于2018年12月成立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意在打造工程科學、工程管理和工程哲学彼此交融的学科架构推进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新工科发展及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随着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不断深化探索跨学科教育视域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2.研究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跨学科人才培养能够为创新注入新鲜活力是大势所趋。在创新型人才驱动和“双一流”高校创建的大背景下对当前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索跨学科教育视域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式分析其特点总结其内涵、特征、实现路径等对我国“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探讨国内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系统以及实际问题的研究运行机制进行能够为研究生教育培养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促进高校研究教育改革活动的纵深发展同时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充实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系统。二、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科发展迈入新时期诸多学科存在相互剥离又彼此融合交叉的状态作为学科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也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国家层面出台引导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政策越来越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正逐步推行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制约着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发展。1.跨学科人才培养缺少配套的制度体系。跨学科培养模式仍处于新兴阶段在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环节尚未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跨学科理念在研究生各培养环节融入性不强。部分高校没有专门负责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组织缺乏对跨学科培养的长期规划和设计、管理、跟踪和监督[1]培养方案的实施往往也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在培养模式上缺乏延续性和完整性在学科间课程设置、学分互换认定、学位授予等方面缺少与“大学科”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加之管理部门的推诿扯皮现象导致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活动。2.跨学科人才培养缺少有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科间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当前在院系、学科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壁垒现象难以在研究平台、实验室设施、课程体系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共享机制。培养单位囿于学院本位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