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探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仅依靠家庭和社会难以承担精神养老的重任。老年人既是养老的客体更是养老的主体因此在應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潜能调动老年人养老的积极性让老年人成为精神养老的主体培养其精神赡养意识。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2-0038-02关于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习惯于过多地将老年人作为被动的“待养”群体、作为客体而忽视了老年人的主体地位;过多地强调赡养者应尽的义务而忽视了双方需求之间的相互沟通[1]。基于此本文认为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不仅要靠家庭和社会提供的关爱和服务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其生命潜能”培养其积极精神赡养意识使空巢老人自身成为精神养老的主体。一、积极老龄化的内涵积极老龄化理论是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的。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中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应的过程[2]。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强调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社会的贡献者与参与者肯定了老年人社会地位。积极老龄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用于老年人个体也可以用于老年人群体和社会[3]。从老年人个体层面而言积极老龄化不仅要求老年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心理、机体方面的健康更要积极地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从老年人群体层面而言积极老龄化意味着作为家庭和社会主要资源的老年人群体他们应该发挥自身的余热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在社会层面积极老龄化意味着在快速老龄化进程中社会能够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将老年人转变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促进老年人的保障、健康、参与、发展。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精神赡养支持不足的今天积极老龄化无疑给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二、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现状分析1.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的活动范围为家庭及社区闲暇生活比较单调乏味。在被调查的100名农村空巢老人中闲暇生活基本以聊天为主的占66.7%看电视者次之占21%除此以外就是做家务、打扑克牌、下棋、听收音机、种花养草、饲养家禽等。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社区精神养老服务设施匮乏大部分村庄都没有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老年人协会等精神养老机构难以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生事物接受度较低他们无法像城市老人一样可以通过上网、读书、看报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空虚[4]。2.孤独感强烈来自子女的关怀较少。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孤独寂寞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最大的精神困扰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精神上对子女的依赖越来越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年轻人由于外出务工、求学等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导致空巢老人从子女那儿得到的精神慰藉越来越少甚至消失;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的养老思想仅局限于物质养老但是却忽略了与老人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抚慰。长期的“独守空房”致使年迈的老人的精神无所依托孤独感日益增强。3.社会参与度不高。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是否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否关心村务公开、是否参加村委选举、是否愿意代表村里老年人向上级反映老年人情况等问题的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党员空巢老人只有极少数空巢老人会进行社会参与但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老人都表示出对社会参与不关心的态度除非村委会有硬性要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身体原因。部分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状况不好、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不能进行社会参与。二是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心理脆弱等群体特征社会参与能力较低从而限制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三是社会对老年人的定位消极。长期以来老年人都被看作是被动的“待养”群体而忽视了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很少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4.自我精神养老意识不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以儿孙为中心的再加上受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农村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精神养老上对子女的依赖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把子女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对子女过度关注、过分依赖、过高要求不但给自己带来种种烦恼也给子女带来巨大压力这些都是自我精神养老意识不足的表现。特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