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探索①摘要:随着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现代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缩短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使双语教学走进我国的医学教育。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证我国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医学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双语教学是知识信息交流的客观需要并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讨论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实践。关键词:药理学双语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0-02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随着社会的推进双语教学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日益发展起来。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双语教学可以针对各种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我国大学双语教学是指中国学生使用外语原版教材或自编外语教材在所有教学环节中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王斌华(2003)指出广义上讲双语教育指学校中实施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上讲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的教育。我国双语教学近似以上狭义的界定。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所以只有掌握国际交往中通用的英语语言才能较全面地认识世界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强化双语教学就是提高英语素质的途径之一。本文重点讨论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开展药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1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所有教学方法的建立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双语教学也是如此这里重点讨论两种双语教学理论。1.1思想库模式该理论视大脑为思想库并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思想库在这个思想库中尽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总是保持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两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发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可以相互适应并同时存在共同促进双语者的认知的发展。思维刺激了两种语言同时又被两种语言刺激(王斌华2003)。本理论和脑研究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1.2阈限理论阈限理论也被称为“临界理论”或“起始点理论”。此理论认为“双语能力的习得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精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将产生正向效应反之未精通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远比精通双语的学生低”(王莉颖2008)。该理论把学生的双语水平分三个层面分别是低级层面指未精通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会产生负向效应;中级层面这是精通两种语言中的一种语言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无正向效应。高级层面意思是精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会产生正向效应。因此在实施双语教育的初期由于学生的双语能力未达到应有水平双语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负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认知发展;而随着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双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学生的双语能力达到第二阈限时双语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负影响不仅会消失且会逐渐产生正面作用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王斌华2003)。本理论解释了学习者双语水平和认知的关系对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教学的开展既然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搞好双语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需要。如果实施双语教学是个值得研究的课堂作者根据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药理学”双语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2.1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学是一种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改革。国外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大多源于种族同化、多元文化等的需要甚至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如加拿大、美国等。而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双重性的首先是获取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2选择双语教学的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浸入型双语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语言进行专业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式法即课堂教学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医学专业学生先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学(柴宁莉等2012)。它们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产生于不同的国家根植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应该采用符合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吸取各种模式的合理成份(王斌华2003)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