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卓越计划”下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摘要:校企联合培养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对现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高校在选择企业进行合作时要有针对性的遴选以期为“卓越计划”下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建议。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29-03校企联合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有效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实施“卓越计划”要根据现有问题进一步完善现行教育体制形成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这是“卓越计划”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也是“卓越计划”的突破之处。校企联合培养与传统高校培养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高校以外企业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本文就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展开研究。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发起联合中国工程院、各行业部门或协会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1]。其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作为实施“卓越计划”主体的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成为国内高校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高校希望能充分利用优质企业资源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推进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根据高校环境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和院校特色进行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卓越计划的探索[3]。二、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卓越计划”也逐渐完善尤其是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常见的有企业定制模式、实习基地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培养模式等[4]。表1展示了企业定制模式、实习基地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培养模式、优点和不足的比较。三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和企业任务上存在着差异。企业定制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较早实现职业选择所学内容根据所选企业需求高度契合能较快适应特定企业的需求。但是该模式要求高校与大型企业进行平稳长期合作以确保学生培养的可持续性且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就业选择方向不广泛不具备普遍性;实习基地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身临企业的实际生产现场开拓眼界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培训制度和评估体系常常流于形式;产学研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并得到企业专家的指导但在产学研培养模式下企业生产操作由职工负责学生难以得到实际操作锻炼并且这一模式也要求学校与企业具有相同的科研导向以及企业的资金支持。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校企之间要善于寻求利益共同点并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平台。高校是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口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大量专业人力资源。但因经费和场地所限高校在学生实践培养、企业实训平台上缺乏客观条件。高校教学内容为求客观详实具有知识点滞后的缺点难以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因此高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和科研技术能力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寻找人才培养的合作伙伴。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生产的软硬件资源和有极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经验但在人才基础知识储备、多样素质培养方面缺乏基础且因其生产任务所限科研创新能力缺少提升的契机与基础。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是其竞争力的保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正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基于“卓越人才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减少高校实践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培养途径评估挑选合适人才为企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只要找到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平衡点则校企双方必会“合作共赢”。三、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卓越计划”下的校企联合培养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够快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协调、组织、管理、推动的行为功能。但是目前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政策激励多为宏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