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3745823A(43)申请公布日2021.12.03(21)申请号202110839604.5(22)申请日2021.07.23(71)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地址710049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2)发明人闫森王东旭李建星(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代理人王艾华(51)Int.Cl.H01Q1/38(2006.01)H01Q1/50(2006.01)H01Q13/22(2006.01)H01Q21/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54)发明名称一种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包括微同轴巴特勒矩阵、微同轴脊波导过渡结构以及脊波导缝隙天线,微同轴脊波导过渡结构与脊波导缝隙天线连接形成一个单元,微同轴巴特勒矩阵的输出端连接四个所述单元,相邻两个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单元内沿长度方向设置同轴内导体,同轴内导体外侧设置同轴外导体,脊波导缝隙天线中的脊波导结构的顶部开设缝隙;缝隙的位置偏离脊波导缝隙天线的中线;实现了微同轴结构与脊波导天线结构的过渡,过渡结构内产生了新的谐振点,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带宽,脊波导缝隙天线的缝隙处于波导宽壁一侧,其位置相对于波导中轴线存在偏移,该缝隙主要切割横向电流,从而产生辐射。CN113745823ACN11374582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微同轴巴特勒矩阵(1)、微同轴脊波导过渡结构(2)以及脊波导缝隙天线(3),微同轴脊波导过渡结构(2)与脊波导缝隙天线(3)连接形成一个单元,微同轴巴特勒矩阵(1)的输出端连接四个所述单元,相邻两个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单元内沿长度方向设置同轴内导体(4),同轴内导体(4)外侧设置同轴外导体;所述单元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以及第六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为同轴设置;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以及第六部分设置为脊波导结构;脊波导缝隙的顶部外导体开设缝隙(8);缝隙(8)的位置偏离脊波导缝隙天线(3)的中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分为五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五层均为同轴外导体,第一层和第五层的厚度相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一体化设置,其同轴内导体位于第三层;第二部分的同轴外导体宽度逐渐增加,第三部分的同轴内导体宽度增大,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脊波导的脊结构位于第三层和第四层,并且宽度依次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层同轴内导体的中设置支撑结构(5);支撑结构(5)间隔设置,支撑结构(5)横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同轴内导体(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元的距离W10=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5)采用SU‑8制成,其相对介电常数为2.85,相对磁导率为1,损耗角正切为0.045;同轴内导体(4)以及同轴外导体材质为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同轴内导体(4)外侧设置同轴外导体之间设有间隙,填充材料为空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导体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包括顶部挖槽(9)和底部挖槽(10),顶部挖槽(9)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底部挖槽(10)位于第四层和第五层,顶部挖槽(9)和底部挖槽(10)的宽度为外导体宽度与内导体宽度的差值的二分之一,顶部挖槽(9)的厚度为H1+H2,H1为第一层的厚度,H2为第二层的厚度,底部挖槽(10)的厚度为H4+H5,H4为第四层厚度,H5为第五层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缝隙(8)边缘距离脊波导缝隙天线外侧较小的距离为W8=0.4874mm,缝隙(8)的宽度为S5=0.1mm,缝隙(8)的长度为L7=1.7mm,缝隙(8)的端点与脊波导缝隙天线(3)末端的距离L8=0.8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同轴转脊波导阵列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的长度分别为L1、L2、L3、L4、L5和L6,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的同轴内导体的宽度分别为W3、W3和W4,第四部分至第六部分的脊结构宽度分别为W5、W6和W9;L1=L2=L3=L4=2mm,L5=2.7mm,L6=3.2mm,W3=0.14mm,W4=0.343mm,W5=0.5mm,W6=0.65mm,W9=0.75mm;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