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发展过程2010年4月26日五大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应用指引》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文章通过对近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的回顾从多个视角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述评为今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供线索。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用影响因素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会产生成本而披露之后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正效价或负效价。因此大多数企业在考虑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披露时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成本进行权衡之后做出相应的决策。以往文献表明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决策时可能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公司治理视角Eng&Mak(2003)分析了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净资产收益率、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国家持股比例、公司规模等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正相关负债比率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负相关。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即经营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动机则不强。2、“动机选择”行为视角崔志娟(2011)的研究则更加注重人再内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她认为内部控制披露受企业高管层“动机选择”行为的影响即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可能不情愿披露内部控制的真实信息会采取模糊方式或操纵方式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降低内部控制披露的信息质量。3、信号传递视角Grossman&Hart(1980)、Benston(1982)和Dye(2001)等分析了信号传递性质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他们认为公司披露任何“坏信息”进行信号传递是不理智的所以公司倾向进行“好消息”的信息披露只会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林斌等(2009)认为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企业真实价值的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同时作者的研究还表明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与信号传递理论的思路也是一致的因为企业在融资前通过披露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给被融资方传递积极的信号使得融资更加顺利因而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4、代理冲突视角方红星等(2012)则更进一步提出降低代理冲突和传递信号不仅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主要动机而且是其自愿提高鉴证信息披露质量(扩大鉴证范围和提高保证程度)的主要动机。5、审计师视角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取决于公司自身的披露动机而且取决于审计师是否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戴捷敏等(2012)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2008―2009年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信息所带来的研究机会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一特殊的自愿信息披露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越高越不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高程度保证;另一方面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会显著影响审计师对鉴证风险水平的评估进而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和保证程度。田高良等(2010)使用logit回归对2008年深市494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6、政府控制视角在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新兴资本市场多种产权结构并存公司存在政府控制与非政府控制之分。在“中国特色”的制度背景下从政府控制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也显得必要。张志平(2013)研究发现政府控制抑制了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息披露行为;并且政治关联加剧了政府控制的抑制作用。7、其他视角冯红卿等(2012)认为企业披露信息是在吸引投资者和避免泄露商业秘密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作者通过对2007-2009年深沪两市4131个样本进行检验之后发现:当市场从极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变化时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获取一定优势;但如果金字塔层级较多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动机会减弱。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