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摘要:多年上船检验为工作背景以皖宝盛工777轮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船舶生活污水的实际产生量、相应排水管路布局与处理装置在机舱安排位置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量与水力特性三方面入手浅析我国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特征与不足。关键词:水里特征;水质特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5-0062-02环境问题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也逐渐走人人们视野。随着国内经济不断飞速发展船舶作为承担航运业的主体在其带动物流交换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对自然保护区、渔业保护区与水源区产生污染也显露无疑。笔者作为一名验船师有多年上船实测经验以此经验为基础针对皖宝盛工777轮生活污水排放作深人研究浅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现状提出几点不足与见解。1.船舶生活污水特性研究1.1污水排水量与水力特征显而易见生活污水量的多少与用来冲洗厕所的用水量具有直接关系无论用水量的多与少都将以粪便污水的形式直接收集到生活污水储存柜以便进一步后续处理。因此冲洗系统在污水量的考量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样船舶在建造时所采用的卫生单元设施其种类与数量以及最终的冲洗方式将决定船舶生活污水的最终排量。船舶生活污水需要经过收集、处理、排放三个步骤按其处理装置的不同与多种船舶结构建造与最终形成的排水管系布置的区别船舶产生的污水量及污水水质都是不相同的。即是说即使同一条船采用不同的设计与装置选择都将影响最终污水量的产生与水质的差别。参照美国、日本及国内统计情况生活污水的产量通常按照每人平均每天的产量计算具体估算结果参照下表:在实船检验的过程中以皖宝盛工777轮为实测对象。试验期间在船人数为18人船上有厕所三间蹲式大便器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可延时2~6s冲水量为0.5~10L]分开排泄系统即只有厕所排水进入处理装置.据统计每天共产生的粪便污水量约为250L因此每人每天产生的粪便污水量约为14L。通过船舶实测数据显示船上生活污水排放量特点与陆地污水排放特点有相似之处即污水的产生与排放在全天时间段中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排放速率是不稳定的。排放高峰时段出现在每日早七点到八点时间。不同点在于其排放速率与陆地相比其波动性十分巨大。根据统计显示这段时间平均污水排放量高达50L/d占每日总排放量250L/d的五分之一由此退出其每小时变化系数高达4.8。进一步与陆地生活污水排放相比较因为货船工作人员人数很少也有在夜间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无污水排放的现象发生。1.2船舶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对生活污水污染源的具体研究表明污水中所富含的大量有机物(比如BOD5与SS)是对其当前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凶手而其含量的多少也被用来定义为污染负荷量的大小。参照材料《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城市生活污水BOD5与SS的含量估算值分别为20-35g/(人*d)和35-50g/(人*d)。大量实船检验中发现现有内河船舶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参数与指标均统一按照上述有机物含量即按我国城市生活污水估算含量进行设计与完善。德国所采用的生活污水污染负荷量等参数见表2。通过一段时间在皖宝盛工7777轮的实测数据显示其船上生活污水有机物含量即污染负荷量可达到BOD5=23g/(人*d)SS=28g/(人*d)同时可以推算出其相应污染浓度分别为1656mg/L和2016mg/L。该数据还需进一步完善将其扩展到大范围货船统计与客船统计时会更有参考价值但从初步结果来看其污水污染指数与陆地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指数相差较大。因此没有系统针对船舶生活污水本身特质单纯套用国内城市生活污水相关指标而设计建造出的处理装置是时下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该问题有待相关人员重视与进一步考察与改善。2.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概况国外发达国家已于20世纪开始着手研究船舶生活污水技术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美国、德国、英国及日本为代表。从其发展技术来看通常是沿用现有陆地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装置技术以此为基础上针对船舶特有特点做出进一步改良并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革新。目前比较流行的处理装置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膜生物法)物化法(混凝沉淀及吸附过滤等)电化学法等。国内的研制相对较晚起始于21世纪七零年代以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为代表该所自1977年开始研制WCC型再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来已先后开发了物理-化学法处理生活污水的WCF型系列装置具有粉碎、消毒、贮存功能的WCB型系列贮存柜以及生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WCH-(T)型生活KWCV型污水处理装置。3.环境因素对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