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研究【摘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和语用因素对转喻现象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转喻能够促使交际双方最大可能地寻求关联传递和理解相关信息;转喻的使用能有效地平衡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的关系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关键词】转喻关联理论最佳关联一、引言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转喻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转喻的研究已从修辞层面扩大到认知层面。经研究发现转喻表达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沟通中。1980年转喻作为一个概念现象首次被认知语言学家注意。GeorgeLakoff在他的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指出转喻是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四种类型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转喻的认知研究已涉及语言的不同层面。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沟通是一个明示和推理的过程。他们认为语言沟通是根据一定的心理推理的方式做出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的提出为转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和斯珀伯威尔逊的关联理论本文试图解释转喻的交际意义。二、理论基础(一)转喻在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2003)指出隐喻和转喻就是我们日常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因此转喻是一个概念性的现象。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释概念转喻。Lakoff和Turner从认知域的角度定义概念转喻;WilliamCroft基于“认知矩阵”的概念认为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AntonioBarcelona认同转喻是域突显现象;认知语法的创始人RonaldLangacker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解释转喻现象等等。对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试图归纳所有多样繁杂的转喻表达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各种转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Radden&Kovecses(1999)根据理想的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之间关系给出了较全面、系统的分类。转喻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二)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由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提出的。他们的书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的出版(2001)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相关的两个原则。关联的第一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关联的第二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设想为它本身的最佳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关联程度依赖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语境效果与关联成正比处理能力与关联成反比。并将把处理努力理解为认知语言环境所消耗的脑力关联性越强话语就越直接认知所消耗的脑力越小给受话者带来的认知负荷就越小;反之亦然。交际中说话人对认知负荷增减的利用就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的利用。在正常交际中听话人总是寻求最佳相关的目标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选择最相关的语境。三、关联理论下的转喻(一)转喻――解释性语言转喻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在沟通的过程中说话人会使用转喻解释自己的想法。转喻涉及两个方面的沟通:一方面说话人有意识地选择使用转喻来表达和解释他的意图并提供信息帮助听话人了解最相关和最确切的思想另一方面为了到达最合理的解释听话人首先需要确定的转喻表达式中包含的发声解码更多的含义;第二听话人需要推断的发声与认知语境的帮助下得到的含义。在交际过程中利用转喻是用于传输最相关的信息。而听话人也应该试图寻找最佳关联。因此作为一种解释性语言转喻与相关原则不谋而合。(二)转喻与最佳关联原则话语是否具有最佳关联性取决于听话人是不是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笔者将用下面的例子解释转喻与最佳关联原则的关系。例如:a.8号桌还没买单;b.赵建国还没买单。例a与例b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在饭店里例a的使用频率更高。在饭店这个语境中“8号桌”比“赵建国”更具关联性即使侍者知道8号桌客人的名字。因为在饭店里客人的桌牌号、包间号比其名字、身高、肤色、着装等具有更大关联性侍者用桌牌号指代客人在表达和理解时付出更少的认知努力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并非寻求最大关联而是寻求最佳关联。发话者出于不同的交际意图会在不同的场合能动地选取从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到最具创造性的修辞表达之间的任何等级的言语来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和期待。即使表面上支离破碎和毫不相关的表述在特定情形下也可能获得理想的语境效果。四、结论认知语言学已经表明转喻是一个概念性的现象和认知的过程。以Sperber和Wi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