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7-原电池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2H2O(l)=Zn(OH)2(s)+2MnOOH(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MnO2(s)+2H2O(1)+2e-=2MnOOH(s)+2OH-(aq)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2、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B.干电池工作时H+向石墨电极移动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gD.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3、如图是一种可充电锂一空气电池的示意图。当电池放电时与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充电时多孔碳材料上发生还原反应4、某种菌株可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菌株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能分泌物质并产生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M为电池负极该电极反应的氧化产物为B.电池工作时由左室穿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室C.电池工作时左室内溶液的pH减小D.正极的电极反应为5、中科院董绍俊课题组将二氧化锰和生物质置于一个由滤纸制成的折纸通道内形成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可将可乐(pH=2.5)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获得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为正极B.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负极区的pH不断增大C.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2++4OH-D.每消耗0.01mol葡萄糖电路中转移0.02mol电子6、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中有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7、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每消耗1mol转移12mol电子B.电极A上参与的电极反应为C.电池工作时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8、金属(M)-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M作电池负极B.电解质是熔融的MO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D.电池总反应式:9、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放电时电子透过固体电解质向Li极移动C.通空气时铜电极被腐蚀表面产生D.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10、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电池的总反应式:D.电解质溶液中向右移动向左移动11、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二次电池。将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放电时吸收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13、天然气催化重整反应为:。以该反应提供原料气以熔融和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原理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天然气的重整反应需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B.电流从空气极经导线流向“负载”C.熔融电解质中移向空气极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14、一种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L转移3mol电子B.电子由电极A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C.电池工作时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1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甲)。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编号试验目的碳粉/g铁粉/g醋酸/%①为以下实验作参照0.52.090.0②醋酸浓度的影响0.536.0③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