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关资料【《朝花夕拾》小引(鲁迅)】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摘自《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关于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关于私塾】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对本文主题的分歧意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就其主要分歧来说:一种意见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另一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