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届**全会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现就“十一五”时期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重庆的现实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目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县)域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影响和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贯穿于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_____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二)主要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区县(自治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努力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到2010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达到1200所、初中达到800所。全市70%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其中主城区达到85%渝西地区达到70%三峡库区达到60%。三、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一)制定并落实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市教委牵头研究制定《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并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其实施。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根据《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制定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原则上在区县(自治县)域内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当前应重点解决我市初中容量不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等三大突出问题。(二)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各区县应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先建、后撤(并)”的原则结合区县(自治县)城乡教育发展及人口变动状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新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同步建设。村级小学的调整应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要办好仍需保留的村级小学或办学点防止因校点调整产生学生辍学和上学难等问题。(三)加快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硬件建设。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新增的中小学危房应在当年排除。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到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教室建设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装备水平。加强学校食堂、厕所、饮水设施和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四)探索强校带弱校的帮扶机制。在区县(自治县)域内推动城镇优质学校扶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工作探索建立1所城市(城镇)优质学校帮扶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机制实行两个或多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一体化管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一)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教师。各区县(自治县)应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教师坚决纠正有编不补的现象。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倾斜配备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村级小学按每班2人配备教职工落实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保卫、生活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人员编制。新增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选聘1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继续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计划”。每年统筹安排1000名师范院校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二)建立教师素质提高机制。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应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有条件的地区可达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