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学习总结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变革原因内容结果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采取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3)作用: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典例分析(2019·江苏卷)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史学研究方法与素养二抓关键:对知识分子的生活保障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展览的文字介绍不一定真实可靠排除B两部经济著作对发放时间和发放量的记述并不一致排除C馆藏的原始档案相比较其他间接转述的二手史料更为可靠正确D现有的史料可以证明其实行排除答案C题型解读史学方法类选择题是强调对史学研究基本方法和基本素养进行考查的题型。这类选择题种类较多内涵也很丰富。常见的题型是对史料运用的考查。历史学强调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解题技巧(1)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大致知道不同类型史料的史学价值。(2)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如文献搜集、考古调查和音像材料的储备等。(3)加强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