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流互动型课堂教学初探传统的数学课堂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随着教学的逐步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数学课堂中日益明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交流互动型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交流互动将是本文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不能让学生做个只听教师讲课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发挥.例如求集合A={abc}的子集的个数.解法1:这个题目本身并不难很多同学都可能想到用穷举法去找出它的子集个数.这时候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其他的解法.解法2:利用子集中元素个数进行分类:0个元素的有1个即个;含1个元素的3个即个;含2个元素的3个即个;含3个元素的1个即个.最后把所有的加起来就是+++=8个.用这种方法解题可以将这个题目拓展到集合有n个元素时的子集个数突破了穷举法的局限性.解法3:利用分步记数原理:要求A的子集可以从各个元素在不在子集中进行分步记数.元素a可能在子集中也可能不在子集中有2种情况同理元素b与c也分别有2种可能的情况所以A的子集个数就是2×2×2=8.受到解法2中分类记数原理的启发学生就会想到用分步记数原理去解题.解法4:{a}{b}{ab}{c}{ac}{bc}{abc}那么前四个是{ab}的子集而后四个子集恰好是在{ab}的4个子集中分别添上第三个元素c而得到的.所以{abc}的子集个数是{ab}的子集个数乘以2即4×2=8个.这种解法同样可以把这道题目拓展到集合有n个元素时的子集个数.并且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相信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发挥空间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教师作为个体具有“教”与“学”的双重任务.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思路中得到启发.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师生间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媒介.要实现教师的这一功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学生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同时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应该走下讲台树立平等意识.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对学生采取权威态度而应该尊重他们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的个体树立民主意识.2.引发兴趣.兴趣作为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直接动力.我国古代的教育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要求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数学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课有时会感觉有点枯燥.所以引发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才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处理教材由实际问题引入在落实知识点的基础上使得课堂丰富多彩.例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课时可以由美军利用导弹对伊拉克进行空袭的事件引入.如何控制导弹的发射使其落点正确这就需要经过细致的计算而如何计算?就要考虑导弹的飞行轨迹而它的轨迹是一条近似抛物线……3.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既要实现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又要注意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一堂好的课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活跃的.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基础不好上课没信心这时候可以通过鼓励发言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课前都有准备进行教学设计但在互动过程中当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我们的设计发生了冲突甚至有了碰撞教师就不能一味地自顾自走下去而应该和学生一路同行.例如求的最值.在设计时打算用“求导法”及“判别式法”来解题但在上课时有学生提出用“换元法”去解.这时应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解题.但解题过程中学生对怎样换元又产生分歧:有些学生认为应该采用三角换元令x=cos则整理可得即再利用函数有界性解题;有些同学认为应该令则4.及时作出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人的积极性的源泉在于人们的内部需要而人的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引发指导和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