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除杂1.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MgC12CaC12和泥沙等杂质且又不混入其它杂质小刚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粗盐溶于水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再进行下列各步骤处理:①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②加入2溶液至沉淀完全;③加入2溶液至沉淀完全;④过滤取出滤液;⑤往滤液中加入3溶液调至溶液的PH=7;⑥蒸发浓缩使NaC1晶体析出.上述方案的步骤②、步骤③和步骤⑤中所加的物质你认为分别是()A.Ba(NO3)2Na2CO3HC1C.BaC12Na2CO3HC1B.BaC12K2CO3H2SO4D.Ba(NO3)2K2CO3H2SO4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A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BCO(CO2)通入NaOH溶液再用浓硫酸干燥CFe(Cu)加过量CuSO4溶液过滤DNaCl(KNO3)溶解过滤蒸发3.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物质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Cu(CuO)氧气通入氧气并加热BCO2(HCl)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CCaCl2溶液(盐酸)碳酸钙粉末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DKCl溶液(K2CO3)氯化钙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足量)或方法A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区别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用磁铁吸引C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混合物溶于水过滤、洗涤蒸发结晶D验证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稀盐酸5.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选试剂ACO2水蒸气浓硫酸BCaCl2溶液盐酸CaCO3CCuCuO稀盐酸DNaCl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方法错误的是()A.Cu粉(Fe粉):用磁铁吸B.NaOH(Na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