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3、教材的重难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教学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5、学生情况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二、教法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三、学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一)复习准备1、口算。+1-3+2、笔算。+--+12522485(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12=4=3答:航模小组有3人.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算式:3=4(人)算式:4=12(人)综合算式:3=33=12(人)答:气象小组有12人.(引导学生小结)(三)反馈练习2510024(生分组完成完成后请生说出运算顺序)生独立完成后小结。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五)作业:57页的练一练1、2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