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市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适应保障城市安全的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要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二、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一)做好前期调查评估。各地要组织力量对城市现有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评估。要准确掌握现有绿地的总量与分布状况;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实际面积、容量、分布以及防灾避险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要根据当地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及分布、城市建(构)筑物抗震等级、密度、高度及其分布特点等对城市现有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二)按时报送调查评估结果。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尽快组织落实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评估分析并及时将调查评估结果报所在省、自治区建设厅备案。2009年4月底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应将各城市的调查评估报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辖市园林(绿化)局直接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尽快编制防灾避险规划。在现状调查及其防灾避险能力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依据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既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的深入落实。主要内容应作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进行实施。(四)确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自然、城市建设等实际情况依据城市防灾减灾总体要求确定相应的规划建设指标。要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平灾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形成一个防灾避险综合能力强、各项功能完备的城市绿地系统。(五)科学设置各类避险绿地。在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地区要结合城市改造按照绿地服务半径等要求规划出紧急避险绿地和绿色疏散通道。要在城市外围、城市功能分区、城区之间、易发火源或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设施周围设置隔离缓冲绿带。不具备安全性和防灾避险基本条件的城市绿地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动物园、文物古迹密集区和历史名园等不应纳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体系。三、尽快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建设(一)统筹安排加快组织实施。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条件、防灾避险的需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尽快实现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建设目标。(二)科学配备应急避险设施。防灾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要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兼顾生态、游憩、观赏、科普和防灾避险功能的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规范配备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厕所等必要的应急避险设施。临时防灾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和绿色疏散通道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险设施。对现有绿地的改造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后实施防止对现有绿化成果的破坏。(三)抓好防灾避险通道建设。要结合城市道路绿地的改造和建设建设绿色疏散通道。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的周边要留出开敞空间控制建筑高度保证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实现。四、努力做好城市绿地保护和防灾避险设施维护(一)严格保护城市绿地。城市各类绿地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严格的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将防灾公园等各类绿地列入绿线范围严格保护。要依法查处破坏绿地和防灾避险设施的行为。(二)加强应急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加强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