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发性肝癌(ɡānái)(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以中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5:1。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最主要的病因。①HB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ɡānái)。②我国以HBV为主西方以HCV为主。第四页共四十五页。病因和发病机制二、食物(shíwù)与饮水:①长期大量饮酒→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癌②慢性肝炎合并长期饮酒加速发生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含亚硝胺食物、缺乏微量元素、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等病因和发病机制三、毒物与寄生虫:毒物: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寄生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四、遗传(yíchuán)因素:肝癌的家庭聚焦现象不同种族肝癌发病率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jīzhì)机制:①各种病因使肝细胞在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发生生物学特征变化、基因突变等②致癌因素促使癌基因表达及抑癌基因受抑③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血管增殖活跃为其发生发展创造条件一、大体形态分型二、组织病理(bìnglǐ)分类第十页共四十五页。二、据组织学类型分类1、肝细胞肝癌:最多见约90%。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此型的肝动脉(dòngmài)供血超过90%。2、胆管细胞型:较少见。癌细胞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3、混合性:最少见。肝内转移:最早出现多为血行转移。肝外转移:1、血行转移最常见的是肺转移。癌栓经肝V→下腔V→右心→肺A→肺内转移灶其他部位:脑、肾上腺、肾、骨等。2、淋巴(línbā)转移转移到肝门淋巴结的最多。其他部位:胰、脾、主A旁、锁骨上淋巴结。3、种植转移少见。可有腹膜、腹腔、横膈、盆腔种植。起病隐匿早期症状(zhèngzhuàng)不明显。中晚期主要表现:1.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突然剧痛需考虑癌结节破裂。2.肝大进行性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钝有压痛。3、黄疸(huángdǎn)多发生在晚期。肝细胞性黄疸:少见阻塞性黄疸:多见4、肝硬化征象合并肝硬化时可有其一系列临床表现如腹水、脾大等。5、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如纳差、乏力、消瘦、发热等。6、转移灶症状:肺、骨、颅内、胸腔等7、伴癌综合征: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jītǐ)产生各种影响而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常见: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罕见: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1.肝性脑病常为肝癌终末期出现1/3病人因此死亡。2.上消化道出血合并(hébìng)肝硬化或门静脉癌栓而致门脉高压出血也可胃粘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10%发生率。4、继发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病理(bìnglǐ)诊断本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肝癌除切除标本检查外取材不便尤其早期肝癌取材不易故多赖其他实验室检查诊断。肝癌标记物检测(jiǎncè)1、甲胎蛋白(AFP)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诊断标准:①>400μg/l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等。②由低浓度逐渐升高并持续不降或>200μg/l持续8周以上结合影像及肝功能变化综合分析或动态观察。2、其他(qítā)肝癌标志物如:岩藻糖苷酶、γ-谷胺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2)、异常凝血酶原(AP)、α1-抗胰蛋白酶(AAT)、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等价值:有助于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近年发展很快。对肝癌(ɡānái)的诊断而言影像学检查兼有定位与定性两方面的功能并为肝癌(ɡānái)的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提供了前提。一、超声检查: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目前(mùqián)普查和初筛的首选方法。特点:1、方便、价廉、无创2、可显示直径为1CM以上肿瘤3、可行超声造影判断病变良恶性并引导肝穿刺结节(jiéjié)型肝癌二、增强CT/MRI:1cm左右肝癌检出率可>80%是诊断及制定治疗策略(cèlüè)的重要手段。MRI无放射性能在短期内重复进行;CT平扫为低密度占位可见中央坏死;增强时呈“快进快出”特点。CT平扫图:边界(biānjiè)不规则中心坏死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三、选择性肝动脉造影:1、有创性检查。2、是肝癌诊断的重要(zhòngyào)补充手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