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2.了解人物事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精神。 3.明确作者情感脉络,深入体会作者悲愤情感。 预习案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______,后改为______,字____,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祝福》)《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文体知识】 文学创作中的“匕首和投枪”——杂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短小、活泼、锋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现状:五四运动后直至今天,杂文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鲁迅,他开创一代杂文新风,其杂文被誉为“匕首和投枪”。 特点:①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②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③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课堂案 【情境导入】 作为一名破案专家,继“鲁镇祥林嫂案”破获之后,你名声大噪。有人特意请你到北京来判定一件冤假错案——刘和珍之死。下面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所写的《记念刘和珍君》,开始我们的判案之旅吧。 学习活动一:聚焦“案发”现场,走访群众 1.聚焦现场,寻找证据 【14】(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明确:“背部入”、“斜入心肺”“中了四弹”……等细节描写的深意。 提示学生:这不仅是杀害,简直就是虐杀。这就叫“实录式写法”,或者叫“证据式写法”。 这种写法有个特点,就是必须客观呈现,不能直接流露情感,否则就很难达到效果。 2.走访群众,确定犯罪嫌疑人 明确:案发现场共爱国学生、反动势力、庸人三类人。 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情感。 【10】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11】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17】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仍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做“流言”的种子。 总结:通过走访现场,我们当前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反动派,下一步将对死者身份进行核实。 任务二:核实受害者身份,分析其形象特点 思考:文章追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作者眼中的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提示:事迹+人物形象特征。如,毅然地预定了《莽原》全年,体现出刘和珍的积极进取,追求真理。 任务三:梳理刘君关系网,确定凶手 刘君之师鲁迅证词:【注意句子的“长”与“短”】 【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明确:读者读得喘不过气来,更能表现他压抑、悲痛的心情。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明确:一个词语一顿,表明每一个词说出来,都非常艰难,都是巨大的悲痛,是巨大的情感冲击,也充满十足的无奈之感。 以上证词体现出作者对遇害爱国学生的悼念之情。 【拓展】3月18日当晚,鲁迅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下了这么几段文字:“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中国只任虎狼侵食,谁也不管。管的只有几个年青的学生,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然而竟将他们虐杀了!” 明确:控诉当局的残暴行为 【3】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明确:痛斥几个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 小结:真相只有一个!凶手是? 残暴无良的反动派!!即当局者、流言家和有恶意的闲人。 【课后思考】鲁迅先生是否赞成学生请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