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王林【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几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思路和做法。【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①。为引领和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明确指出示范院校要“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②。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简化形式这一模式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反映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突出主要的略去次要的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工学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含义即知识和劳动相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另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即产业界与教育部门或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合作强调对象的结合。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校企合作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同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托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显然它的目标指向集中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上④。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具体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1.理实合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见多识广和反复训练尽可能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企业、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项目开发中提高能力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中得到最有效的锻炼。2.产教互补。高职学院一般拥有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和规范的教育服务体系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一般缺乏生产性实践场所特别是与产品制造技术同步发展的大型设施、设备。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希望学院参与其生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研究为其提供能零距离上岗的学生作为企业员工的补充。企业拥有的生产线和施工现场成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真刀真枪”的训练企业的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训。另外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参与企业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既服务了企业也提高了“双师”素质。3.就业导向。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校能迅速而准确地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模块编写相应的实用教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完成一项企业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来安排“一体化”教学不仅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非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以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重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必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行“专业+订单企业”“专业+系办产业+合作企业”等“系企一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