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构在整合思维基础上的高中语文跨学科路径打造方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在语文课堂开展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整合思维,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整合进语文学科,拓展语文学科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语文概念。罗杰·马丁在其著作《整合思维》中指出,整合思维就是敢于从不同事物中找出共同点,透过现象看出事物本质。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在共同愿景和价值观下,对多元主体、丰富资源和复杂情境的内在联系的考查和利用,学科实践呈现出动态化、重整合、开放性的特征,非常契合“整合思维”这一思想。基于整合思维,从如今提倡的单元整体教学入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打造高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 01整合语文教学要素,理解跨学科概念 语文教学要素指的是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整合教学要素的教学模式,它从知识出发,以思维品质,尤其是整合思维的培养为重点,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新课标》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综合化的大概念,为教学树立了总体目标。要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就必须关注课文内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内化语言规律,使学生个体形成言语经验,然后再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语文教学要素是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基础,尽管新时代下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但不可否认的是,知识存在界限,这种界限无法抹除,语文课堂应当保持语文的学科特色,因此语文教学要素是课堂本体。 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采取了“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进的设计模式,具有较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要素。教材里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中都有关键词,这是理解教学要素的原点。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劳动观,体裁多为新闻报道。《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在报道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时,涉及转基因、遗传学的相关知识;《“探界者”钟扬》一文记录了钟扬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去西藏采种子、科学考察的故事,其中涉及植物学的相关知识。由于这两篇文章都与生物学有关,因此教师可以调换教学顺序,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讲授。在讲解文章时,教师要紧扣体裁特性,让学生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体会文章在描绘人物时,抓住典型事件,突出人物形象,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记录历史事件的特点。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学生必然对文章中出现的杂交水稻、孟德尔、拟南芥等生物学相关知识抱有疑问——什么是杂交水稻?什么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如果让你总结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势,你该如何描述?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利用教师补充的学习资源,自行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投入实践,也对文章中人物行为背后的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该单元导语中“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的效果。这种从语言知识出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路径,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02整合知识形式,打通跨学科壁垒 跨学科整合能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致力于打造知识框架,重记忆而轻运用,重理解而轻创新,且这些知识大多局限在本学科领域内,不利于学生整合思维发展。在跨学科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和交互感,而且也具有更多运用知识的机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壁垒给跨学科效能的释放造成了阻碍,要处理好这一问题,教师除了要在平时生活中加强知识储备,形成深刻的学科理解,还要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跨学科教学的研学效能是通过打通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壁垒、重组知识体系实现的。而《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每个任务群都可以相互融合、重组,形成新的教学目标,这无疑为释放跨学科教学的研学效能提供了一定的抓手。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可以与“文学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这些诗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学习活动:如果让你给诗歌选择配乐,你会选择哪一(几)首,请结合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感基调、节奏韵律阐明理由。这一活动需要小组分工,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以“诗朗诵+配乐”的形式呈现。学生收集资料、整理配乐的过程,就是整合思维,将诗歌的思想性和音乐的艺术性相结合,升华文学和音乐作品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学生,尤其是那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指明研究方向。学生在自主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理解郭沫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