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补充部分: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信源编码技术脉冲编码调制PCM实现原理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表示信号抽样的过程分析抽样和恢复的结果分析孔径效应及补偿方法量化均匀量化器量化误差均匀量化器参数均匀量化信噪比正弦信号的均匀量化信噪比(例1)语声信号的均匀量化信噪比(例2)均匀量化信噪比曲线图非均匀量化器(对数量化器)理想对数和实用特性曲线比较A律与律特性函数A律特性的量化信噪比SNR工程估计公式推导(1)SNR工程估计公式推导(2)SNR工程估计公式推导(3)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1)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2)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3)编码补充部分: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多路复用基本概念多路复用基本概念(续)双工技术一种利用双绞线实现二线全双工通信的方法二线数字双工传输频分双工方法在二线用户环路上很少使用,这是因为其传输性能较差,且不便于实现电路集成化。 目前,在二线用户环路上实现数字双工传输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时分(TDM)双工原理的时间压缩法; 另一种是传统模拟二线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回波抵消法。光纤信道中的双工技术空分双工技术是使用两根光纤分别传输两个不同方向的光信号,对于每根光纤来说属于单工传输。这种技术是实现双向通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把两个方向上传输的光信号在空间分开到两根光纤中,故称为空分双工。 空分双工虽然简单,但与单纤双工传输方式相比,需要的光纤数量将加倍。这必然引起光纤的投资费用加大,另外,在施工建设中,敷设与连接光纤的费用也要相应增加。所以一般空分双工主要应用于核心网和城域网,而在接入网环境中不适合。向分双工波分双工(WDD)码分双工频分双工(FDD)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在PCM基础上的数字复用,即TDM技术是最基本、使用最为广泛的复用技术,尤其是在以光纤通信为基础的宽带大容量传输信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信号首先必须通过TDM的复用,合成高速的数字流,再经适当的光调制,进入信道传输。现代通信网中,无论是语音、视频还是各种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目前大多数都是借助于光纤通信系统提供的TDM信道进行传输的。因此,PCM数字基群复用是传输系统的基础。将若干路PCM数字信号统一安排,形成以帧为单位重复出现的信息分配形式,并规定帧时隙数量、排列位置顺序和内容,这就是PCM基群系统。 我国采用2048Kb/s速率标准的PCM30/32制式帧结构,符合G.732建议。在该系统中,因为抽样频率为8000Hz,抽样周期为1/8000=125μs,称为一个“帧周期”。传送一个8位码组实际上只占用1/32×125=3.9μs,称为一个路时隙。PCM时分多路复用基带传输系统PCM30/32帧结构PCM30/32基本参数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各国PDH复用体系补充部分: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数字同步技术主要的同步分类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帧同步码的插入方法帧同步码的识别方法帧同步保护方式两个重要的概念帧同步原理(1)帧同步原理(2)帧同步系统性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平均失步间隔时间的计算E1系统帧失布间隔的计算(例)捕捉时间的计算最佳同步码定义覆盖区的定义最佳同步码的特征最佳同步码码型(例)码速调整原理(位同步技术)信控比ric的概念E1的实例码速调整的概念(1)码速调整的概念(2)码速调整的概念(3)PDH系统的正码速调整PDH正码速调整基本关系式(1)PDH正码速调整基本关系式(2)候时抖动成因(1)候时抖动成因(2)候时抖动成因(3)补充部分: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纠错编码的目的PCM基群CRC复帧校验系统PCM30/32CRC校验结构为了检测或纠正传输过程中的误码,必须增加冗余度,当信道传输码仍为二元码时就要增加码的位数。若将原信息码按K位进行分组并编成n位码(n>K),使其前面K位码为信息码,后(n-K)位为校验码,这种n位一组的码叫做(n,K)分组码。循环码是分组码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任一码字(n位码组)的每次循环移位就是另一准用码字。循环码的编码方法(1)循环码的编码方法(2)循环码的编码方法(3)循环码的检错原理(1)循环码的检错原理(2)循环码的检错原理(3)E1发送侧的编码过程E1接收侧的译码过程E1的CRC编解码过程框图利用CRC-4校验评价误码性能(1)利用CRC-4校验评价误码性能(2)利用CRC-4校验评价误码性能(3)本章小结及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