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主要内容: 大学生消费实例说明 大学生消费类型 大学生消费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消费心理 大学生消费来源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对策分析 励志型: 家庭背景:妈妈因一次意外车祸丧失劳动能力父亲也积劳成疾,家里还有妹妹和弟弟,赵梅很想赶快毕业工作,帮家里分担。 生活费主要来源:父母、打工、奖学金、助学金 兼职经验:平时会去勤工俭学,去餐馆做服务员、做一些临促和发传单等。 消费习惯:赵梅会记下每一笔花费,到月底的时候来看总的花费,再看看哪些消费是不理性的,下个月想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克制自己不去买。 普通型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员,每个月收入6000多。他的月消费在1300元到1500元 生活费主要来源:父母,但是他获得过奖学金,使用信用卡,但是从来不透支。有时会去网上出售自己的一些艺术作品和创意,厉害的每个月可以挣到上万块。 实践经验:每两年一届的广告艺术大赛,得到了锻炼,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会有帮助。 纠结型 家庭背景:张峰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来自云南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生活费主要来源:父母,偶尔还会出去做做兼职赚点外快。 消费习惯:快没钱的时候才会节约一点。有时候实在不够用,就会像朋友先借用一点,但不会太多,觉得自己应该节约点,但还是会控制不住。 从这个四个实例中你能总结出什么?总结 1、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 2、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 3、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等) 4、人际交往消费(人情、电话、恋爱等) 处在大学阶段,学习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为了学习所进行的一些消费更是必不可避免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等级证书、电脑的消费等还有各种各样的等级证书: 现象一:“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现象二:“节衣缩食只为“面子工程” 现象三:“崇拜偶像买上千元球鞋” 现象四:“不再流行的衣服鞋子通通扔掉” 现象五:“为买名牌化妆品而不惜偷钱” 这些潇洒消费的学生有着他们的道理:现在的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一毕业就面临就业,如果不早点同社会接触,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将来肯定扛不住。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月消费支出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还是用于吃饭。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理性消费占主体: 在一次回收225份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问卷中:之二: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消费就像传染病,会影响周边的群体。在学校,室友之间、班级同学之间这种成群结伴的购物现象很常见,而对于追求名牌就更是司空见惯了。一到周末,步行街的各大商场、名店都不乏学生的身影,甚至大部分是学生群体。 大学生热衷信用卡消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大学生沦为卡奴消费层次呈现两极分化:主要表现在发展类消费的两极分化和城乡消费的两极化。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性统计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性。消费低端的形成原因为:一是女性基本生活费普遍较男性低,也就是说从生存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消耗得少;二是大多数女性比较节俭,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理财意识单薄,超前消费催生“负翁”。 大学生消费心理: 1、含义 2、特征 含义: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大学生属于青年消费群体的一个部分,他们有着与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心理特点。 特征: 追求时尚与新颖。 强调个性与自我表现。 冲动性购买行为较多。 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强烈。 消费来源家长的无奈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专家观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消费节奏不断加快,物品的更新速度渐渐提升。健康的消费心理虽占主导地位,但是不良的消费观恶性循环却是十分明显的。 非理性消费的原因: 1、社会上“物化”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个大背景的影响。 2、家长的消费观念及对孩子片面的价值期望影响大学生。 一方面,家庭消费具有遗传性,每一个家庭都有其自身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这些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 另一方面,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与家长对孩子片面的价值期望密不可分。不少家长为子女上了大学而感到荣耀,对其约束也放宽了尺度,且子女不在身边,所以多给钱就成了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这种家庭溺爱和纵容给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创造了条件。 3、学校理财教育内容的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理财教育、消费观念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倡导不够。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个性自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