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培训大体积砼结构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与产生原因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与产生原因前两种形式的裂缝较多,且这些裂缝分布不规则、不贯穿,砼仍可承受拉力。2)宏观裂缝(宽度0.05mm以上肉眼可见的裂缝): 表面裂缝:表面拉应力大于砼极限抗拉强度时出现的裂缝 贯穿裂缝:砼从高温降温引起砼收缩产生拉应力,当大于砼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的整个截面出现贯穿裂缝。 深层裂缝:表面裂缝发展而成深层裂缝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1)表面裂缝 表面裂缝虽不属于结构性裂缝,但在混凝土收缩时,由于表面裂缝处的断面已削弱,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能促使裂缝进一步开展。 国内外对裂缝宽度都有相应的规定,如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允许裂缝宽度就有明确的规定:室内正常环境下的一般构件为0.3mm;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下为0.2mm。 (2)贯穿裂缝混凝土浇筑一定时间后,水泥水化热基本已释放,混凝土从最高温逐渐降温,降温的结果引起混凝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等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导致产生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会产生贯穿裂缝。 贯穿裂缝切断了结构断面,破坏了结构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防水性等,影响正常使用。应当采取一切措施控制贯穿裂缝的开展。(3)深层裂缝结构变形的内外约束: 1、内约束:结构变形时,其内部各质点之间产生的约束; 2、外约束:结构变形时,不同结构之间产生的约束。 外约束分为:自由体、全约束、弹性约束(部分约束) 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外约束应力占主要地位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控制大体积 混凝土裂缝 的措施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应在满足抗弯及抗冲切计算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概念,可以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尽量采用C25-C40的混凝土,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实体的温度升高。 (《规范》P7)2.1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尚应沿板的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l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宜为φl2—φl6,间距宜为100—150mm。为防止大承台水平裂缝,四周宜加设暗梁。4Ø16~4Ø22合理配筋 在构造设计方面进行合理配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有很大作用。工程实践证明,当混凝土墙板的厚度为400~600mm时,采取增加配置构造钢筋的方法,可使构造筋起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配置的构造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例如配置直径6~14mm、间距控制在100~150mm。按全截面对称配筋比较合理,这样可大大提高抵抗贯穿性开裂的能力。进行全截面配筋,含筋率应控制在0.3%~0.5%之间为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筋对控制贯穿性裂缝作用不太明显,但沿混凝土表面配置钢筋,可提高面层抗表面降温的影响和干缩。4、合理设置施工缝,合理设定温控指标等。3.设置滑动层 由于边界存在约束才会产生温度应力,如在与外约束的接触面上全部设置滑动层,则可大大减弱外约束。如在外约束的两端的1/4~1/5的范围内设置滑动层,则结构的计算长度可折减约一半,为此,遇有约束强的岩石类地基、较厚的混凝土垫层等时,可在接触面上设置滑动层,对减少温度应力将起到显著作用。 滑动层的做法有:涂刷两道热沥青加铺一层沥青油毡;或铺设10~20mm厚的沥青砂;或铺设50mm厚的砂或石屑层等。4.设置应力缓和沟 设置应力缓和沟,即在结构的表面,每隔一定距离(一般约为结构厚度的1/5)设一条沟,设置应力缓和沟后,可将结构表面的拉应力减少20%~50%,可有效地防止表面裂缝。这种方法是日本清水建筑工程公司研究出的一种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方法。我国已用于直径60mm、底板厚3.5~5.0m、容量1.6万m3的地下罐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应力缓和沟的形式,如图3-11所示。1、合理选择 水泥品种合理选用 外加剂1、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案混凝土浇筑方案混凝土振捣(振捣棒)4、做好混凝土 的泌水处理泵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1.5~3h),经过振捣后上涌的泌水和浮浆易顺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泌水现象尤为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预先在横向上做出2cm的坡度;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泌水从孔中自然流出;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