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探讨报告内容安排Partone: 多源遥感数据介绍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TS-1; 1975年发射ERTS-2,改名Landsat-2; 1978年发射Landsat-3; 1982年在Landsat1-3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并发射Landsat-4; 1984年发射Landsat-5; 1993年发射Landsat-6卫星,上天后由于故障陨落; 1999年发射Landsat-7。 数据特点: 光谱信息丰富 覆盖面积大 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 覆盖面积为185×185km2,回归周期为16天或者18天。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从多光谱扫描仪MSS的80米->专题制图仪TM影像的30米->增强性专题制图仪ETM+的全色Pan波段的15米。 RGB3211986年发射SPOT-1; 1989年发射SPOT-2; 1993年发射SPOT-3; 1996年发射SPOT-4; 2002年发射SPOT-5; 该系列卫星特点 (1)前3颗SPOT卫星搭载的是两台高分辨率传感器HRV(highresolutionvisibleimagesystem)其2个可见光和一个近红外的XS波段空间分辨率为20米,全色PA分辨率为10米; (2)4号卫星搭载的是HRVIR和“植被”VI传感器; (3)5号卫星在4号卫星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高分辨率(10米)立体成像装置(HRS),和前4颗卫星相比其空间分辨率几乎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单色波段为10米,全色波段为2.5米; (4)SPOT系列卫星的重复周期26天(369圈),由于采用倾泄观测技术,可以对同一个地区用4~5天间隔观测;一幅影像最少可以覆盖117×60km2。RGB432CBERS系列卫星:即中巴资源卫星(China-BrazilEarthResourceSatellite) 1999年10月CBERS-1发射 2003年11月CBERS-2发射 该卫星特点 (1)20米分辨率的5谱段CCD(chargecoupleddevice)相机,其采用推帚式扫描,扫描宽度113km; (2)80米分辨率的3波段多光谱扫描仪(MSS),扫描宽度120km; (3)160米分辨率的1个波段热红外扫描仪,扫描宽度120km; (4)256分辨率的2个波段宽视场成像仪(WFI),扫描宽度890km; (5)重复观测周期是26天,由于CCD相机具有侧视功能,观测同一地区的最短周期可以为3天。RGB432(2006)高分辨率商业卫星 Quick-Bird 单波段星下分辨率为2.44米,全色分辨率为0.61米,其一副图象可以覆盖16.5×16.5km2. IKONOS 单波段星下分辨率为4米,全色分辨率为1米,其一副图象可以覆盖11×11km2 低分辨率卫星 MODIS卫星 其可见分辨率比陆地卫星低,光谱分辨率高,回归周期短,最多一天可以获得4条过境图象,共有36个波段数据。Parttwo: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多源遥感影象数据特点: 冗余性:表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对环境或目标的表示、描述或解译结果相同 互补性:指信息来自不同的自由度且相互独立 合作性:不同传感器在观测和处理信息时对其它信息有依赖关系 融合目的: 将单一传感器的多波段信息或不同类别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改善遥感信息提取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融合实质: 在统一地理坐标系中将对同一目标检测的多幅遥感图像数据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幅新的、更能有效表示该目标的图像信息。遥感数据融合发展和应用Partthree: 融合算法探讨遥感数据融合流程图数据预处理 包括几何纠正、大气订正、辐射校正及空间配准 (1)几何纠正、大气订正及辐射校正的目的主要在于去处透视收缩、叠掩、阴影等地形因素以及卫星扰动、天气变化、大气散射等随机因素对成像结果一致性的影响; (2)影像空间配准的目的在于消除由不同传感器得到的影像在拍摄角度、时相及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异。 空间配准 空间配准中最关键、最困难的问题寻找地面控制点(GCP,GroundControlPoint)。 (1)GCP选择:如边界、线状物交叉点、区域轮廓线等明显的特征。 (2)插值:根据映射关系,对非参考影像进行重采样,获得同参考影像配准的影像。插值法有:邻近点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立方卷积插值法三种,精度要求:空间配准的精度一般要求在0~2个像元内,融合精度一般在一个像元以内。 同一传感器数据融合不需配准。(JianGuoLiu,2000)融合分类:按照信息抽象程度可以分为像素层、特征层和决策层 像素级: 优点:保留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具有最高精度,三级融合层中为研究最成熟的一级,已经成了丰富的融合算法。 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