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地面灌溉和田间工程第一节田间工程二、不同类型地区田间灌排工程规划2、旁地 (1)岗、旁间开截水沟,使岗旁分开; (2)等高修梯田,使之能够保水、保肥; (3)斗渠沿高处布置,农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4)农渠灌排两用; (5)旁冲分界处开排水沟。 3、冲田 (1)冲顶开库,库下开沟,沟中建坎,坎旁建站; (2)上坎灌下田,下坎蓄上水; (二)平原地区三沟配套:导渗沟,降低地下水; 隔水沟,截断地下水; 排水沟,排涝降渍。 三条田规划三条田渠系布置2.横向布置 灌水方向和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畦垂直,灌溉水流从毛渠直接流入灌水沟、畦,这种布置方式省去了输水垄沟,减少了田间渠系长度,可节省土地和减少田间水量损失。毛渠一般沿等高线方向布置或与等高线有一个较小的夹角,使灌水沟、畦和地面坡度方向大体一致,有利于灌水。 3.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配合 主要有灌排相邻、灌排相间两种布置方式 (1)灌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间布置。 (2)灌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邻布置。 四、田间道路规划②沟-路-渠 优点:道路不泥泞(排水不穿越道路,由农田直接入沟); 缺点:拖拉机下田不方便,渠道管理不便。 ③路-沟-渠 优点:拖拉机下田方便; 缺点:排水时,排水需穿越道路或渠道,管理不便,渠道不便管理,道路易泥泞。 五、农田防护林网第二节地面灌溉第二节地面灌溉一、畦灌适用:窄行密播作物,如小麦、某些蔬菜等 对于畦灌,主要注意提高灌水技术,即合理选定畦田规格和控制入畦流量、放水时间。 为保证灌水质量,应根据地面坡度、土地平整状况、土壤透水性能等条件,合理布置畦田规格(即畦田长度和宽度)、入畦流量与放水时间 规格:1、田面坡度:0.001~0.003 2、畦长:自流灌区:30~50m; 井灌区:10~30m。 3、畦宽:2~4m 4、入畦流量:3~6L/s.m(以水量均匀和不冲刷土壤为原则) 5、畦埂:高h=10~15cm, 底宽b=30~40cm畦灌灌水技术(P80): 1、灌水时间:该时段灌水水量应与计划灌水定额相等,即m=Ht。土壤湿润与否,由水流速度和土壤渗吸情况而定,如果水 层在畦田各点停留时间相同,则渗入水量是均匀的,但实际情况 较为复杂,在入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流在畦尾停留较久,渗 入水量较大,在入畦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流尚未到畦田末 端,应灌水量已大部分渗入首部及中部,末端湿润不足。 为使灌水均匀,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可采用“七成改畦”或 “八成改畦”的方法进行灌水。 二、沟灌适用:宽行距的中耕作物,如棉花、玉米等 技术要素:主要是掌握沟长与入沟流量。 沟长与入沟流量都与地形、坡度、土壤透水性能有关,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通过总结群众经验进行不同方案的对比试验确定;一般来说,当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性较强、土地平整度较差时,应使灌水沟短一些,入沟流量大一些;如果灌水沟较长,流量较小,就会延长灌水时间,使上下游灌水不均,上游还可能产生深层渗漏,浪费水量。 各灌水要素之间的关系参见P85 实践中常用技术规格 1、沟坡度:0.005~0.02 2、沟长度:30~120m 3、沟间距:砂土:50~65cm 壤土:65~75cm 粘土:75~80cm (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作物行距来考虑) 三、淹灌三、淹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