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CNCN102246730102246730B(45)授权公告日2014.11.26(21)申请号201110104003.6CN201388450Y,2010.01.27,全文.US5947400A,1999.09.07,全文.(22)申请日2011.04.22KR10-2004-0019250A,2004.03.05,全文.(30)优先权数据CN1505928A,2004.06.23,全文.2010-1143852010.05.18JPCN101569299A,2009.11.04,附图1-2.(73)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审查员吴配全限公司地址马来西亚柔佛州(72)发明人周政威赵俊维(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17代理人韩登营(51)Int.Cl.A01K89/00(2006.01)(56)对比文件JP昭和49-70088U,1974.06.18,说明书第5-17行,附图1.KR10-2010-0040393A,2010.04.20,全文.JP特开平10-210898A,1998.08.11,全文.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说明书8页附图8页附图8页(54)发明名称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57)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纺车式渔线轮的合成树脂制的卷线筒的外侧面上收缩痕的发生。为达到这样的目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4),安装在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本体上设置的能够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轴(16)上且用于卷绕钓线,具有:前凸缘部(4c);后凸缘部(4b),其配置在所述前凸缘部的后方;卷线体部(4a),其与前凸缘部及后凸缘部一体形成且直径比二者小,该卷线体部具有多条连接部(25),该多条连接部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间隔配置且分别连接所述前凸缘部与所述后凸缘部。CN102246730BCN1024673BCN102246730B权利要求书1/1页1.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由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形而制成,在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本体上设置有能够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轴,卷线筒安装在卷线筒轴上用于卷绕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凸缘部;后凸缘部,其配置在所述前凸缘部的后方;卷线体部,其与前凸缘部及后凸缘部一体形成且直径比二者小,该卷线体部具有多条连接部,该多条连接部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间隔配置且分别连接所述前凸缘部与所述后凸缘部,所述卷线体部还具有连接筒部,该连接筒部位于所述前凸缘部与所述后凸缘部之间且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周部,卷线体部还具有前壁部与突出部,前壁部为圆板状,形成在前凸缘部的形成部分的内周部,突出部设在前壁部的内周部且具有通孔,在前壁部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加强用的多个筋,多个筋从突出部的外周部在径向上呈放射状延伸,并且向后突出,在所述连接筒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拔模斜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连接部分别沿前后方向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连接部分别沿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连接部具有多条第1连接部与多条第2连接部,其中,所述第1连接部沿着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第1方向配置,所述第2连接部沿着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但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并且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相交叉。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体部还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卷线筒轴垂直配置且在周向上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环形部。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形成在所述后凸缘部的外周侧的筒状的裙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形成在所述后凸缘部的外周侧的筒状的裙部。2CN102246730B说明书1/8页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线筒,特别是指一种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本体上的、用于卷绕钓线的卷线筒。背景技术[0002]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是由注射成形方法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这是现有已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的渔线轮具有:能够卷绕钓线的卷线体部、形成在卷线体部的基端且直径较卷线体部大的加强筋、形成在卷线体部的头端且直径较卷线体部大的前凸缘部。前凸缘部以及加强筋是与卷线体部一体形成的。在卷线筒的轴向上相隔一定间隔设置两个加强筋。[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3958737号[0006]然而,在该现有的结构中,前凸缘部以及两个加强部位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