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寿险公司的战略选择本文见《金融实务》2010年第10期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1日共有0条点评打印推荐收藏RSS分享LinkedinFacebookMixxYahooBuzzTwitter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校内网豆瓣网开心网单页阅读字号: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之后中国的人寿保险行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安东尼·史蒂文斯(AnthonyStevens)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之后中国的人寿保险行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一方面中外合资寿险公司前些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已经终结整个市场连续多年保持的20%的增长率正逐渐回落至10%-15%之间。本土股东对寿险公司新一轮的增资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的股权转让令这些合资公司更加“本土化”合资公司不知不觉中逐渐成为外资股份占少数的本土公司。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寿险巨头的危机意识已经被唤醒他们认识到目前所享有的行业主导地位优势未来仍存在很大变数因此已着手巩固自身地位并建立更庞大的“帝国”——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保险以外的银行、信托和证券等其他金融服务领域从而成为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先行者之一。不过这种力量变化并没有立即让本土寿险巨头拥有绝对优势。对于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来说即使整个中国市场的增速回落到10%-15%之间这一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国家市场而言依然较高。外资股东减少其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的一个好处是合资寿险公司地域市场扩展方面受到的政策限制将会减少这将使得他们的业务可以拓展到更广阔而有潜力的地区。对于本土寿险巨头来说如果服务领域扩展后的各项业务之间不能达到真正的协同效应以增强客户稳定性和提高效率那么这些扩张对业务增长的支持就只能持续很短时间。除此之外本土保险公司仍面临一系列经营挑战包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销售渠道效率以及兼顾与平衡业务规模增长和价值创造的关系等长期性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整个行业格局即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业界在战略重点方面做出重大决策。决策结果不仅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的保险业还将影响到行业中每一个公司。力量消长中国寿险行业引入市场竞争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在外资保险集团争相进入中国时曾经产生了一种普遍预期即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行业盈利水平将会改善而通过发挥自身产品设计专长、凭借财务优势和引入在先进市场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国际保险集团将逐渐在中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然而该预期并没有成为现实。中国2009年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人民币成为亚洲第二大寿险市场。但是近三年来合资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与此同时虽然有少数几家公司在集中化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许多公司以分部或地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并没有改变在某些公司甚至得到强化。而借鉴于其他市场的包括代理在内的销售管理模式也已在中国国情下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比如业务量的季节性波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保费总收入快速上升——很大程度是自上而下管理层意见指导的结果而不是市场需求的体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对于中国本土的寿险公司而言未来前景似乎充满光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在购买金融服务时回避外资品牌而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安全性的本土品牌。行业隐忧由于现金存款的投资渠道有限中国本土客户购买保险的金额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尤其是传统型产品所提供的本金安全和增值的双重功能更具有吸引力如投资保障兼顾的两全保险和万能寿险。然而现实并非一片光明当前有利的经营环境掩盖了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第一中国的寿险行业长期以来还未能突出行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即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保险行业对零售客户的吸引力和同业竞争立足点一直是基于高投资回报的承诺而这一承诺所依赖的前提条件是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批发存款协议能够实现高于零售存款的收益率。中国寿险行业对于真正意义上保险产品的盈利能力依然认识不足而当前低利率环境以及业界不惜代价“敛聚”保费收入和刺激业务扩张则进一步挤压了盈利空间。第二行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增长而不是各家保险公司为满足客户特殊需求以差异化战略为基础积极抓住市场机遇的结果。大部分寿险公司都雷同除了规模以外在产品设计、客户拓展和业务运营各方面几乎没有太大差别。同时业务绝对规模的增长导致业界对关键问题的忽视致使保险企业高管人员看不到供应方创新的必要性从而使得业界对市场环境变化或增速放缓准备不足。第三合格资质专业人才的短缺、经营不合规和不规范倾向仍令人担忧。保险管理应更加注重治理机制、风险管理以及中长期的保单持有者教育。监管机构还需更积极主动地预见风险管理和偿付能力的相关问题以避免事发后被动应对。第四那些令合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