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中国与国外的园林建筑艺术一、飞动之美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其实不然。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二、空间的美感之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题画竹石》)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